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少年时红了三十年,为什么刘欢的歌总能让你的青春突然闪回?

初中的音乐课本里,夹着一首少年时。那年夏天,班主任用旧收音机放这首歌,磁带转动的沙沙声混着窗外的蝉鸣,教室里一半的人在写同学录,一半的人跟着哼“记得少年时,大家歌一曲”,声音轻轻的,像怕惊扰了什么。

刘欢的歌曲记得少年时

后来才知道,这首歌的主人叫刘欢。

很多人说,刘欢的歌是“时光机”——不管什么时候听到,好像都能被拽回某个具体的夏天:抱着篮球从操场跑回教室的少年,晚自习偷偷传的纸条,还有那个你以为会永远在一起的TA。可为什么偏偏是他的歌?是嗓音太厚,还是歌词太真?或者说,从少年时到弯弯的月亮,刘欢早就把一代人的青春,写进了旋律里?

刘欢的歌曲记得少年时

少年时不是“歌”,是1988年的青春切片

1988年,刘欢站在春晚的舞台上唱少年时那年,刚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。没人想到,这首歌会成为一代人的“青春BGM”。

刘欢的歌曲记得少年时

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变革的关口,年轻人心里有股劲儿,既有对未来的憧憬,又有对未知的迷茫。少年时的歌词没一句说“青春”,却句句戳中少年心:“记得那是你笑着对我说,相信一切都会值得”,简单的话,像邻家兄长的鼓励,不刻意,却暖心。

后来刘欢在采访里说,写这首歌时没想那么多,就是“想唱唱大家心里都有的那个少年”。可正因这份“不刻意”,反而让这首歌成了“时代的镜子”。80后听它时,是初入校园的懵懂;90后跟着哼时,是高考前的咬牙;00后偶然听见,也会愣一下:“这歌怎么像我爷爷那辈人听的,还挺上头?”

时间是最好的滤镜,少年时没被“过时”,反倒像老照片,越看越有味道。

刘欢的嗓子,为什么能“装下”所有青春?

有人说,刘欢的歌“越老越能打”。真不是夸张——你听弯弯的月亮,旋律一起,仿佛就看见老家的河塘,月亮在水里“弯弯”;好汉歌高亢处,想起梁山好汉的豪情;甚至千万次地问,都带着点“为爱执着”的少年气。

秘诀在哪?

他从不“端着”。刘欢的嗓子条件公认好,高音亮,低音沉,可他从不用技巧炫技。唱少年时时,声音像慢慢温开的水,不烫,却能暖到心里;唱丁香花时,又带着点小心翼翼的温柔,好像怕碰碎了易碎的东西。这种“舒服”,让他的歌有了“共情力”——不管你多大年纪,都能在他声音里找到自己的影子。

他懂“真诚”。刘欢曾说:“我唱歌时就一个原则,别骗自己。”写少年时时,他刚毕业,对着镜子练了无数遍,怕太高冷,又怕太轻浮;后来唱从头再来,也是和下岗工人聊了很久,才明白“从头”二字的分量。他对音乐的较真,让每首歌都有了“故事感”。歌里有他的青春,也有听歌人的青春。

从“校园歌手”到“青春见证者”,刘欢的歌活了多久?

去年,有位00后博主在抖音翻唱少年时,评论区炸了:“原来我爸妈年轻时听的歌,和我现在听的一样有味道”“刘欢的歌是我妈车载单曲循环,我跟着听了10年”。

有意思的是,刘欢的歌从来不刻意“讨好年轻人”。他唱凤凰传奇的奢香夫人,又唱综艺里的从前慢,甚至给游戏唱主题曲,可不管唱什么,都带着“刘欢味”——厚实、真诚,不浮躁。

就像少年时里那句“我们曾历经风雨,也曾走过艰辛”,哪一代人的青春不是这样?80后经历过物质匮乏,90后赶上了互联网浪潮,00后在信息爆炸里找方向……可不管时代怎么变,刘欢的歌总在那里,像个老朋友,在你迷茫时拍拍肩膀:“别怕,当年咱也这么过来的。”

现在打开音乐软件,随机播放刘欢的歌,可能会听到少年时的前奏,也可能是好汉歌的高潮。不管哪首,好像都能瞬间把你拉回某个特定的年纪:也许是穿着校服的夏天,也许是刚入职场的冬天,也许是抱着孩子的现在。

为什么刘欢的歌总能“记住”我们的青春?或许答案就藏在旋律里——因为他的歌,本来就是写给青春的情书。

你呢?听刘欢的歌时,会想起哪个年少的自己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