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要说90年代的中国,谁能扛起“国民歌王”的旗子?我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名字,永远是刘欢。不是因为他后来唱好汉歌时那股子大腕儿范儿,也不是因为他在我是歌手里镇定自若的样子,而是因为他唱从头再来时,声音里那种把老百姓的酸甜苦辣都揉碎了,再一点点掰开给你的劲儿。
你听这首歌,开头那几句“心若在梦就在,天地还有真爱;看成败人生豪迈,只不过是从头再来”,现在听起来是不是跟鸡汤似的?但你得把它放回1997年。那时候国企改革,多少工人从“铁饭碗”里端下来,揣着几万块钱补偿金,站在工厂门口,看着自己摸了半辈子的机器蒙尘,心里跟被猫挠似的。电视里天天播下岗再就业的新闻,街头巷尾都在说“找工作难”,可刘欢这首从头再来,愣是把“下岗”这两个字唱成了“重新开始”。
我有个远房叔叔,当年在纺织厂当车间主任,厂子倒了那会儿,他蹲在家里抽了三个月的旱烟,老婆孩子跟着吃咸菜就馒头。有天晚上我放学去他家,听见屋里放这首歌,调门开得老大,叔叔边听边抹眼泪,唱到“只不过是从头再来”时,嗓子都劈了,可那眼泪里,哪有半点消沉?那股子“我还能再来”的劲儿,比什么鸡血都管用。
后来有人跟我说,这首歌根本不是刘欢唱自己的,他是替所有“栽了跟头却不认命”的中国人唱的。确实,你看他唱这歌的时候,没穿金链子,没摆造型,就穿件普通的衬衫,坐在钢琴前,声音不飘,不虚,就跟隔壁大哥跟你掏心窝子似的。现在的歌手唱励志歌,喜欢飙高音,加转音,可刘欢不,他唱“天地还有真爱”时,那个“爱”字拖得长,却一点都不煽情,你知道他是真信——只要你心里还惦记着点儿什么,日子就能过下去。
你可能会说:“都什么年代了,还讲90年代的下岗?现在年轻人谁还听这个?”可你仔细想想,现在的年轻人,哪个没经历过“从头再来”的憋屈?考研三次失败的人,面试二十家公司被拒的人,创业亏得裤衩都不剩的人……当他们在深夜刷到这首歌,看着那句“看成败人生豪迈”,会不会想起那个蹲在工厂门口抽烟的叔叔?会不会突然觉得,原来“从头再来”这四个字,不是无奈,是骨子里的倔强?
刘欢这人,活得好就好在“不端着”。他后来名气大了,上综艺,做评委,可你发现没?他聊起这些老歌,总爱说“那时候老百姓听得懂”。没错,从头再来为什么能火二十多年?因为它没把自己当艺术,当成了老百姓心里的那口气——气馁了?泄劲了?听听这首歌,告诉自己,重新来,怕什么?
所以你说,刘欢的从头再来歌词里,到底藏了多少中国人的心事?藏的是那个时代里的咬牙坚持,藏的是普通人对“好日子”的执念,藏的更是一句不管摔得多惨,都能拍拍土站起来的:“我,还能再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