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二十多年了,为什么每次听到刘欢唱这一拜,眼眶还是会红?

最近刷到一条老视频,是刘欢在演唱会上唱这一拜。台上他穿着简单的黑T恤,头发有些花白,嗓子不如年轻时那么清亮,可开口第一句“这一拜,春风得意遇知音”,整个后台的乐队都跟着安静了。底下有人跟着哼,有人偷偷抹眼角,连见惯大场面的摄像师傅,镜头都晃了晃。

突然就想起小时候,守着电视看三国演义,片尾曲历史的天空刚落音,紧接着就是这声“这一拜”。那时不懂什么叫“江湖道义”,只觉得孙策和周瑜抱在一起时,背景音乐里这声吼,像是把男人的心都给喊漏了一个洞。后来才知道,这首歌是刘欢自己争取着要唱的——原本剧组想找他演孙策,他拒绝了:“我唱不了戏,但我能唱好孙策的心。”

刘欢那会儿是什么样的?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千万次的问里“我不再看见,你假装听见”的沧桑,是“弯弯的月亮,静静地夜晚”里的温柔。可这一拜不一样,它没那么多弯弯绕绕,就是一声拿腔拿调的“拜”——拜的是兄弟情,是少年意气,是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,也要拉着对方袖子一起闯的愣劲儿。

刘欢演唱这一拜

有次采访,记者问他:“唱了这么多经典,哪首歌最难?”他想了想,说这一拜。“你以为它只是高亢?不对,它得把那种‘拜’之后的孤独感唱出来。”孙策死的时候才二十六,周瑜抱着他哭,嘴里喊的是“伯符”。刘欢说:“我录这首歌时,脑子里都是孙策最后的眼神,把‘这一拜’三个字,唱成了一声‘别走’。”

你听听他的处理。“这一拜”的“拜”字,拖得长长的,像是不舍得放手的拉扯;中间“桃园结义,举案齐眉”那段,嗓子突然放轻,像是怕惊扰了当年的时光;到“今生来世,不相忘”时,尾音又往上扬,带着股执拗的劲儿——不是喊出来的,是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情义。

现在娱乐圈不缺好声音,缺的是有“故事”的声音。有些歌手唱歌,技巧满分,可你怎么都觉得隔着一层纱;刘欢唱歌,你好像能看见他站在你对面,跟你讲他经历过的事。他说过:“唱歌不是炫技,是唱人。你得相信你唱的东西,别人才能信。”

二十多年过去,三国演义翻来覆去看过八遍,这一拜也成了KTV里男人们的“禁区”——要么唱不上去破音,要么唱下去了又怕自己哭。可刘欢还在唱,不是在舞台上炫技,就是偶尔在音乐会上,像跟老朋友打招呼似的,轻轻来一句“这一拜”。

上个月有歌迷在网上问他:“还会出新歌吗?”他回了个笑脸:“老歌还没唱明白呢,哪敢唱新的?”是啊,老歌里都是他的真心,这一拜里藏着的是他对“情”字的理解,是那个“酒尚温,心已热”的江湖。

所以啊,为什么每次听到还是会红?不是歌老了,是刘欢把那时的江湖,把孙策周瑜的意气,把我们对“兄弟”二字的所有想象,都唱进骨子里了。隔着二十多年的时光,那声“这一拜”,依然像当年一样,重重砸在我们心上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