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刷娱乐新闻,突然弹出一则"刘欢炮轰汪峰"的消息,我第一反应是:这俩八竿子打不着的人,怎么就杠上了?刘欢可是圈内公认的音乐泰斗,汪峰虽说是"国民级摇滚歌手",但两人一个是学院派的"活化石",一个是接地气的"市场宠儿",八竿子打不着啊?仔细扒了扒才发现,这事儿背后哪是什么个人恩怨,分明是乐坛老炮儿对行业乱象的一次"憋不住的吐槽"。
先聊聊这俩人:一个"不能得罪"的刘欢,一个"总被调侃"的汪峰
要说刘欢和汪峰,得先看看他们在乐坛的位置。刘欢是什么人?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,中国流行音乐的"活字典",从少年壮志不言愁到好汉歌,从弯弯的月亮到国际舞台上的论语主题曲,作品横跨古典、流行、民族,手里攥着无数"第一"——中国首个登上奥斯卡颁奖礼的歌手,央视春晚"钉子户",圈内不管是老一辈还是新生代,见了他都得客气叫一声"刘老师"。他向来低调,很少公开评论同行,更别说"炮轰"了。
汪峰呢?咱们老百姓记住他,可能是春天里存在这些歌,也可能是"上头条"的段子。作为中国摇滚乐的中坚力量,他从鲍家街43号乐队出道,写歌敢碰社会现实,唱腔撕裂又真诚,也算是一手撑起国内摇滚半壁江山。但可能是因为上好声音太多次,或者总被曝感情生活,总有人觉得他"接地气""不够仙",甚至调侃他"上头条不如上热搜"。
这么一看,这两个人一个在天上(专业权威),一个在人间(市场亲民),本该井水不犯河水,怎么突然就"炸"了呢?
"炮轰"的导火索:是汪峰惹了刘欢,还是行业憋出了火?
说实话,目前官方没给出任何具体回应,网上流传的"汪峰新歌抄袭刘欢旧曲""刘欢怒批汪峰'不懂音乐'"之类的消息,要么是无良自媒体的标题党,要么是网友脑补的剧情,经不起推敲。但仔细想想,刘欢这种级别的人,要是真想"炮轰",肯定不会是这种捕风捉影的理由。
我翻了翻刘欢近年的采访,发现他真的憋了不少"槽点"。去年在某音乐论坛上,他就公开说:"现在有些人,把流量当音乐,把炒作当创作,连基本的旋律和歌词都经不起推敲,还敢称自己是音乐人?"这话说得含蓄,但明眼人都听得出来——他批评的,根本不是汪峰个人,而是当下乐坛的"流量病"。
汪峰嘛,虽然作品一直挺有态度,但近几年确实越来越"综艺化"。从好声音到我想和你唱,甚至参加歌手2024,曝光度是上去了,但也有人说他"为了流量放弃初心"。要是刘欢看到这种现象,估计会觉得"糟践音乐"——毕竟他最看不起的就是"拿音乐当工具"的人。
再往深了挖,这背后其实是两种音乐理念的碰撞:刘欢代表的,是"音乐要有艺术性、有传承"的学院派;汪峰虽然也玩摇滚,但骨子里还是"音乐要有市场、有共鸣"的实用派。这两种理念本可以共存,但现在的问题是:太多人打着"实用"的旗号,干着"粗制滥造"的勾当,把整个行业带偏了。刘欢看得着急,忍不住"敲打"一下,而汪峰因为太出圈,就成了那个"靶子"。
网友吵翻了:到底是"前辈的威严",还是"前辈的傲慢"?
消息出来后,评论区直接炸了。有人力挺刘欢:"刘老师说得对!现在那些什么'emo神曲',歌词都没写明白就敢发歌,汪峰当年多牛啊,现在怎么也沦落到这个地步了?"也有人替汪峰鸣不平:"刘欢老师格局呢?汪峰这些年为中国摇滚做了多少贡献?就因为人家上综艺,就要被'炮轰'?"
说到底,网友吵的不是"刘欢和汪峰",而是"音乐应该是什么"。是该像刘欢那样,守住艺术的底线,哪怕曲高和寡?还是该像汪峰那样,拥抱市场,让更多人听到音乐的声音?其实这两者本不矛盾——周杰伦的青花瓷既有艺术性又有市场,李宗盛的山丘既深刻又传唱,为什么现在的音乐人总觉得要二选一?
有人说这是"前辈的傲慢",但我觉得,刘欢更像是一个"看惯了沧桑的父亲",看到自己的孩子走错了路,忍不住想骂两句。骂的不是孩子本人,而是孩子手里的那条"歪路"。毕竟,刘欢这一代人,是真的把音乐当命的人,而现在有些人,把音乐当流量密码,换谁都得急。
说到底:乐坛的"真问题",从来不是"谁怼谁"
其实刘欢和汪峰的关系,远没有外界传的那么差。2012年汪峰上好声音,刘欢当导师,还夸过他的存在"有力量";2018年刘欢参加歌手,汪峰在社交媒体上为他加油。两人私下可能有理念不合,但绝不会因为"看不惯"就公开"炮轰"——毕竟在乐坛混了这么多年,都明白"同行不是冤家"的道理。
那为什么这事儿能闹这么大?因为大家都憋着气。观众憋着气:想听好歌,却被热搜和流量淹没;音乐人憋着气:想认真创作,却被市场和资本裹挟;连前辈都憋着气:想带带后辈,却发现后辈眼里只有"出圈"和"带货"。
所以与其纠结"刘欢是不是在怼汪峰",不如想想: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乐坛,连"认真做音乐"都成了值得夸赞的事?为什么好歌越来越难找,而"网红神曲"却能火遍全网?什么时候,我们才能让音乐回归"音乐"本身,而不是成为某个人的"工具人"?
或许,这才是刘欢"炮轰"背后,真正想说的那句话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