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为什么山路十八弯里的一句“这里的山路十八弯”,能让三代人跟着哼出乡愁?

1995年,重庆的雾还裹着山城的晨曦,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人蹲在江边的茶馆里,对着嘉陵江上的雾气反复哼着“这里的山路十八弯,这里的水路九连环”。他面前的茶碗已经凉透,纸上却写满了弯弯绕绕的音符和歌词——后来我们都知道了,这首歌叫山路十八弯,而哼唱的男人,是刘欢。

刘欢歌曲山路十八弯歌词

那时候我刚上小学,放学路上总有个小卖部,老板是个大嗓门的阿姨,每天下午都把山路十八弯放得震天响。我趴在柜台前买冰棒,听她跟着唱“这里的山路十八哟弯”,手里的辣条都觉得不够味儿。后来我才明白,这首歌就像当年小镇的喇叭,轻易就钻进了每个人的生活里,连隔壁不爱说话的数学老师,偷偷哼调子时眉眼里都带着光。

刘欢为什么敢唱“弯山路”?

刘欢歌曲山路十八弯歌词

说起来,刘欢和这首歌的缘分,藏着点“无心插柳”的意味。1995年,他正忙着给北京人在纽约唱千万次的问,突然接到一个电话:“刘老师,我们拍重庆的片子,想写个歌,让外人知道咱山城的路有多‘缠’。”

电话那头是山城棒棒军的导演,他说重庆人出门要么爬坡,要么下坎,出租车司机绕个圈能唱出“一弯又一弯”,连公交车报站都像在念山路的“经”。刘欢笑着应下,转身翻开了重庆地图——那些密密麻麻的等高线,弯得像茶馆里的老茶客打盹时晃的手。

他没写“崎岖”或“险峻”,反而盯着“十八弯”这三个字笑了:“弯路有什么不好?走惯了,就是回家的路啊。”后来录歌时,录音师建议他“情绪再高点”,他却摆摆手:“山城的弯路不喊嗓子,它像重庆的火锅,慢慢煮才有味。”于是你听那首歌,“弯”字被他唱得绵长,像江上的渔火,悠悠地晃进你心里。

“十八弯”里藏着多少人的“人生弯路”?

这些年总有人问我:“山路十八弯的歌词,有那么好吗?不就是写路弯吗?”可如果你曾在深夜的火车上,隔着窗户看外头的山峦明明灭灭,就懂这句词里的分量。

我表哥98年去广东打工,临行前奶奶塞给他一包干辣椒,说“山城的路弯,到了广东别弯腰”。他背着帆布袋挤绿皮火车,整整两天两夜,耳机里循环的就是山路十八弯。后来他说,听到“这里的山路十八弯”时,火车刚好钻进隧道,四周黑得伸手不见五指,他却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挑菜下山,爷爷走前面,回过头喊:“娃儿,弯路莫跑,慢慢走!”

原来“山路十八弯”从不是地理课本上的等高线。它是奶奶站在巷口喊“慢点跑”的乡音,是爸爸骑自行车带你上学时,车身在坡路上扭出的“S”形,是你离开老家后,每次梦见自己在盘山路上走,却总也走不到尽头的慌张。前段时间刷到一条视频,重庆的老城区改造,一个阿姨站在拆了一半的“十八弯”路口掉泪:“以前送娃上学要走九道弯,现在修直了,十分钟就到,可咋总觉得少了点啥?”

为什么三十年了,我们还听山路十八弯?

前几天跟00后的实习生聊天,她说:“我虽然没走过山路,但每次听到‘水路九连环’,就觉得画面好美。”我突然想起刘欢当年说:“好歌不是写出来的,是‘长’出来的,它得扎在土里,才能长出每个人的根。”

山路十八弯的“土”,是重庆的码头文化,是棒棒肩上扛的扁担,是山雾里飘着的川江号子;它的“根”,却扎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——谁的人生没有几道弯呢?上学时的弯路,求职时的弯路,甚至连喜欢一个人,都可能绕十八道弯。可刘欢用他的嗓子告诉你:弯路不怕,弯路上也有风景啊。就像歌里唱的“这里的山路莫不哟弯,这里的妹子水灵灵”,弯弯绕绕里,藏着的是活生生的日子,热乎乎的人情。

此刻窗外的风里,好像飘起了嘉陵江的雾。我打开音乐,刘欢的声音又飘过来:“这里的山路十八弯——”突然就笑了。原来有些歌,真的会让你想起很多事:想起茶馆里的盖碗茶,想起小卖部的冰棒,想起那些你以为早已忘记的、带着弯路的旧时光。

你说,这算不算“歌者”最厉害的地方?他不用讲大道理,只用一句“山路十八弯”,就把你的乡愁、你的回忆、你心底的那点弯弯绕绕,都轻轻唱了出来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