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歌,为什么唱了三十年还像第一次听?
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?冬夜开车,电台里突然流出弯弯的月亮,握着方向盘的手不自觉跟着轻敲;毕业季散伙饭上,全班挤在KTV吼从头再来,哭到妆都花了;就连小时候守着电视看水浒传,片头曲好汉歌一响,必定会跟着甩着胳膊喊“大河向东流”……

刘欢的歌,好像从来不只属于某个年代。它像老家的土炕,不管你走了多远,回去一躺就暖;又像村口的老槐树,枝桠横生,每片叶子都刻着不同人的青春。可你仔细想想,当下华语乐坛更新换代快得像流星,当年红极一时的歌手,不少连歌都被人忘了,为什么刘欢的歌,能从“前辈”唱到“国民”,甚至成了年轻人耳机里的常客?

1987年,一声“说不出 valsavvav”炸了华语乐坛

刘欢歌

要说刘欢的歌“封神”,得从1987年那部便衣警察说起。当时26岁的刘欢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,接到作曲家雷蕾的电话,让他试试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。谁能想到,这个抱着吉他随便哼唱的北京男人,一开口就把整首歌唱“活了”——“几度风雨几度春秋,风霜雪雨搏激流”,没有华丽的转音,没有刻意的煽情,就是那种年轻人压在心口的劲儿,像拳头一样砸出来。

这首歌火到什么程度?连出租车司机都会跟着广播哼,学校广播站每天下午放三遍,连街边卖磁带的小贩都扯着嗓子喊:“刘欢!新来的!”但最绝的是,30年后再听,你依然会觉得“这股劲儿对”——80年代的警察是那样,如今年轻的奋斗者,不也还是这腔热血?

他的歌,从不是“明星的产品”,是“老百姓的故事”

你有没有发现,刘欢的歌里从没有“爱情至上”?他更爱唱土地、唱奋斗、唱普通人的日子。90年代的让我一次爱个够红遍大街小巷,但刘欢的千万次地问却用“我曾经问个不休,你何时跟我走”唱出了知识分子的迷茫与坚守;当小苹果让广场舞阿姨们跳得欢天喜地时,好汉歌的“路见不平一声吼,该出手时就出手”早就成了几代人的底气。

有次采访,刘欢说:“我写歌从不想着‘出圈’,就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。”你看我和我的祖国,他没有飙高音,就是像个老朋友在耳边絮叨:“我和我的祖国,一刻也不能分割”,却让无数人听湿了眼眶;就连北京欢迎你里,他那句“我家大门常打开,开放怀抱等你”,也唱出了一个大国最朴实的善意。他的歌,从不是挂在墙上“艺术品”,是能揣进兜里,陪着你哭、陪你笑、陪你往前走的东西。

为什么年轻人现在还爱听刘欢?

这些年,越来越多00后在网易云音乐留言:“刘欢的歌熬夜写论文时听,特提神”“KTV必须点从头再来,唱完感觉什么坎儿都能过去”。有人说“是情怀”,可情怀哪有保质期三十年?

真实的原因,或许藏在他的“不变”里。当流量歌手们忙着“换风格”“蹭热搜”时,刘欢还是在琴房里抠细节;当Auto-Tune让嗓子“修得毫无瑕疵”时,他依然坚持“人声就得有人毛边”,就像他说的:“唱歌是‘诚’的事,你对观众真诚,观众就对你真诚。”

更难得的是,他从没有“端着”。综艺里被学员叫“欢哥”,会笑着说“你们别叫我老师,我比你们还紧张”;聊到现在的乐坛,他会拍着大腿说“现在的年轻人有才华,就是得多练基本功”。这种不做作、不端着的真诚,比任何“人设”都更能打动人。

所以你发现没?刘欢的歌为什么能唱三十年还像第一次听?因为他唱的从来不是“技巧”,是“人味儿”——是普通人的喜乐,是时代的脉搏,是你我心里那片不愿意熄灭的光。或许再过三十年,当我们的孙子辈问“爷爷,你年轻时候最喜欢什么歌”时,我们依然会笑着把耳机塞进他们耳朵里,说:“听听刘欢,你会懂我们这一代。”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