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刷到刘欢欢的动态时,我差点没认出来——屏幕里的她穿着简单的灰色卫衣,头发随意扎成马尾,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,正低头在一堆专业书里翻找笔记,手边还放着一杯早已凉透的浓茶。谁能想到,几个月前她还在某恋综里顶着“甜心学妹”的人设,在 millions 观众面前和男嘉宾互撒狗粮,如今却突然消失在热搜榜,一头扎进了考研大军里。
有人说她是“人设崩塌”后的退路,毕竟娱乐圈更新换代太快,没作品的流量明星迟早被淘汰;也有人觉得她是“清醒的笨蛋”,明明手握好几部新剧邀约,偏要跟自己较劲去考个研究生。可仔细想想,从2023年那档让她火遍全网的恋综开始,刘欢欢的每一步好像都没那么“简单”。
一、从“恋综甜心”到“考研战士”:她到底在怕什么?
翻看刘欢欢的综艺切片,你会发现个有意思的细节:别的嘉宾在镜头前拼命表现“我会做饭”“我会唱歌”,她却在一次深夜对话里红着眼说:“我其实特别怕,怕有一天别人不找我了,我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记得。”
那时候她刚演完一部小网剧,女二号,戏份不多,但靠着“邻家感”出圈。可剧组杀青那天,她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条“收工啦”,配图却是空荡荡的化妆间,文案只写了两个字“漂泊”。后来有次采访,她被问到“接下来想做什么”,她犹豫了很久说:“想……多学点东西,好像除了拍戏,我什么都不会。”
你看,很多娱乐圈新人仗着一时流量,敢接综艺、敢拍广告,敢把“我要当明星”的梦喊得震天响。但刘欢欢不一样,她总有种“不安的清醒”——她知道自己红得偶然,也知道观众喜欢的是“恋综里那个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她”,而不是“演员刘欢欢”。
考研的消息传出来那天,她发了一条只有书本的照片,配文:“这次,为自己选个‘长久的喜欢’。”底下有粉丝留言:“姐姐别考了,剧组找你了!”她回了个“拥抱”的表情,又说:“等考完,给你们讲个更真实的故事。”
二、考研,真的是“退路”吗?
说到娱乐圈考研,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袁泉、秦海璐,她们年轻时去中戏北电深造,回来后成了实力派;近几年也有王楚然、李庚希,借着读剧本的机会沉淀自己。但刘欢欢的情况不太一样——她不是科班出身,突然跑去考影视相关专业,有人觉得她是“硬凑热度”,甚至有营销号写“刘欢欢考研?怕不是为新剧炒作吧?”
可见过太多圈内人后我明白:真正的“炒作”,不会选“考研”这么苦的活儿。你想啊,从早到晚泡在自习室,背英语单词背到吐,还要写几千字的论文,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,这活儿谁爱干?除非她是真的“需要”。
有次和一位选角导演吃饭,他聊起现在的年轻演员:“太多人想红,不想演。你问她‘这个角色为什么接’,她说‘剧本还行’;你问她‘这个戏准备怎么准备’,她说‘导演会指导’。刘欢欢不一样,她拍网剧时,会自己跑去图书馆查资料,就为了演好一个大学生。这种‘较真’,现在太少了。”
或许在刘欢欢眼里,考研不是“退路”,而是“正道”——她想在演艺这条路上走得更稳,就得先搞懂“演戏”到底是什么,而不是只靠“人设”和“运气”。就像她在社交平台上写的:“我不想当‘昙花一现的甜心’,想当‘能演一辈子的演员’。”
三、娱乐圈里,最难得的是“慢慢来”的勇气
这些年,我们见太多“一夜爆红”的故事,也见太多“迅速陨落”的遗憾。流量来了就拼命接活,怕被遗忘;热度退了就慌不择路,接烂剧、炒CP,最后只剩下一地鸡毛。可刘欢欢好像从一开始就没打算“走捷径”——她在恋综里火了后,推了好几个“同款甜妹”角色,反而接了个有点“丧”的小配角,很多人骂她“不识货”,她却说:“我想试试不一样的。”
考研这条路,注定比在综艺里抛头露面要苦。但当你看过太多“30岁没戏演”的演员,就知道:能“慢下来”的勇气,比“冲上去”的冲动更可贵。就像前辈说的:“娱乐圈里,跑得最快的人往往摔得最狠,真正能到终点的,是那些知道‘为什么出发’的人。”
前两天看到刘欢欢的朋友圈,她晒了一张图书馆窗外的夕阳,配文:“今天的云像棉花糖,背的知识点也记住了点。”下面有粉丝评论:“等你考上!”她回了个“加油”的表情,配个“努力比天赋更重要”的tag。
其实我们不必急着给她的选择下定义——是“清醒”还是“逃避”,是“野心”还是“退路”,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。但至少现在,这个在镜头前笑得灿烂的女孩,选择了为自己的人生“掌一次舵”,而不是被流量推着走。
或许,这才是比“恋综甜心”更让人喜欢的“刘欢欢”吧——不慌不忙,又坚定又有力量。
说到底,娱乐圈这条路,从来不缺“爆红的人”,缺的是“知道自己要什么,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”。刘欢欢的考研故事,或许没那么“狗血”,却比任何剧本都更让人期待——毕竟,能静下心来沉淀的人,走到哪里都不会太差。
你呢?有没有过“为了一个目标,拼尽全力”的时刻?评论区聊聊,说不定我们都在自己的“考研路上”呢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