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刘欢欢,或许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“妻子的浪漫旅行里那个不爱抢镜的女生”。嫁给张冠森后,她从素人综艺咖变成了新手妈妈,关于她的话题,却似乎总绕不开一个名字——“宝宝”。
有人说她是“娱乐圈最神秘的妈妈”,连孩子的正面照片都少之又少;也有人说她“过于保护,不把娃当流量密码”。这个被刘欢欢小心翼翼藏在身后的孩子,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?明星妈妈们的“隐娃”选择,究竟是深思熟虑的保护,还是无奈之举?
从“妻子”到“妈妈”:刘欢欢的育儿“反套路”
2019年,刘欢欢和张冠森参加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,那时的她还带着点“恋爱脑”的直爽,会因为老公忘记纪念日偷偷生气,也会在沙滩上和姐妹们打打闹闹。谁能想到,几年后再提起她,身份标签早已变成了“张冠森的妻子”“宝宝的妈妈”。
和娱乐圈常见的“带娃晒娃”不同,刘欢欢几乎从不主动分享孩子的动态。她的朋友圈、微博,偶尔会出现孩子的背影、小手,或是奶瓶、玩具的“局部特写”,却从不会露脸。甚至连张冠森在采访中提到孩子,也总是小心翼翼,只用“我们的小棉袄”“小男子汉”这样的代称。
这种“惜字如金”的育儿方式,在习惯了明星娃们“从小曝光”的网友看来,确实有点“反套路”。毕竟,隔壁嗯哼、甜馨从两岁起就成了综艺常客,就连素人宝妈分享孩子日常,都能收获一堆点赞,刘欢欢却仿佛给孩子筑了一道“无形的墙”。
“不想让孩子活在镜头下”:明星妈妈的“隐私焦虑”
其实刘欢欢并非个例。早前赵丽颖被拍到带娃逛公园,全程戴口罩帽子的装扮引发热议;刘亦菲更是从未在公开场合提过孩子,仿佛“妈妈”这个身份从未发生过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明星妈妈选择“隐娃”?
一位在亲子综艺做过策划的业内人士曾告诉笔者:“明星的孩子生来就带着流量光环,一旦曝光,就意味着要提前承受外界的审视——长相、穿着、教育方式,甚至哭闹都可能被截图分析。有些家长觉得,‘我的孩子没必要成为公众消费品’。”
刘欢欢在某个访谈中隐约透露过自己的想法:“我希望他能像一个普通孩子一样长大,不用面对镜头,不用被别人评头论足。等他长大了,如果愿意分享自己的生活,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。”这番话,道出了不少明星妈妈的心声:她们见过娱乐圈的光鲜,也深知背后的“聚光灯压力”,不想让孩子继承这份“注定的瞩目”。
舆论的两极:“保护过度”还是“清醒担当”?
尽管刘欢欢的选择赢得了很多支持,但争议也从未停止。有网友觉得她“过于保护”,“孩子总要接触社会啊,藏着掖着反而更引人好奇”;也有人批评她“作秀”,“偶尔分享照片怎么了,又不是真让孩子曝光”。
说到底,明星妈妈的育儿选择,从来不是一道“非黑即白”的题。晒娃,可能是因为想记录成长,或是觉得分享育儿经验能帮到其他妈妈;隐娃,可能是想给孩子最纯粹的童年,或是担心孩子被过度消费。没有绝对的对错,只有是否适合自己和孩子。
就像刘欢欢在一次直播中说的:“当妈妈后,最怕的就是‘选错’。怕太张扬伤害孩子,又怕太低调让孩子失去和外界接触的机会。只能一点点摸索,在‘保护’和‘放手’之间找平衡。”这种“小心翼翼”,本质上和千万普通妈妈没什么不同——我们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,只是她们的选择,会被放在放大镜下评判。
写在最后:每个妈妈都有“定义育儿方式”的权利
或许我们该少一点“围观”,多一点理解。无论是镜头前分享育儿日常的明星妈妈,还是像刘欢欢这样选择“低调带娃”的妈妈,她们的初心都是一样的: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。
至于刘欢欢的宝宝,等他/她长大后,或许会问:“妈妈,我小时候为什么没照片呀?”到那时,刘欢欢大概会笑着说:“因为妈妈想让你先成为‘自己’,再成为‘谁的孩子’。”
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,与其猜测“她是不是故意的”,不如把关注点放回她作为妈妈的本职——那个在她镜头外,正安静长大的小生命,才是这场“隐娃”故事里,最值得被温柔对待的主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