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多久没见过镜头前眉飞色舞的刘欢欢了?那个在向往的生活里挽着袖子和泥搭灶台,在奔跑吧中被兄弟们调侃“体力永动机”的男人,突然从热搜榜上消失了。
去年秋天,有网友在山西吕梁的梯田边撞见他——素色T恤沾着泥土,蹲在田埂上抓把小米放在掌心搓了搓,风一吹,金黄的谷糠簌簌落进地里,和身后漫山遍野的红薯叶一起,染了满身秋色。
从“综艺笑果”到“田间老农”:他不是玩票,是回了“根”
刘欢欢和“农业”的缘分,比镜头前的观众想得更深。
他是山西吕梁人,爷爷辈是种地的好把式,小时候总跟着爷爷去地里刨红薯,“蹲在埂上啃生红薯,甜得直跺脚”的画面,刻进了他的骨血。后来进了娱乐圈,成了观众口中的“综艺活宝”,但他手机存屏永远是老家发来的梯田照片——春天绿浪翻滚,秋天金穗垂首。
“有次录制王牌对王牌,录到凌晨两点,我在后台刷到老乡发来的视频,说今年旱得厉害,小米收成不好。”刘欢欢在后来的采访里低声说,“那天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,镜头前的热闹和土地上的荒芜,像两个耳光打在脸上。”
从那以后,他不再是“综艺咖刘欢欢”,多了个身份——“山西吕梁新农人”。2022年,他干脆在老家租了500亩地,带着几个从小玩到大的发小,办了家“欢欢小农”合作社,说要“让城里人吃上本本分分的山西粮”。
不是“明星作秀”,是和土地“较真”的人
很多人以为明星搞农业,不过是“镀个金”,拍几张田园风情照发发微博就收工。可刘欢欢偏要“较真”。
他种的有机小米,从不用除草剂和农药。为了除掉田里的杂草,带着合作社成员蹲在地里一根一根拔,“每天从早到晚,拔得腰直不起来,手上全是血泡,但小米喝到嘴里,是小时候的味道。”有次合作社新盖仓库,为了省下雇工的钱,他自己扛水泥袋,从下午扛到天黑,水泥灰迷了眼睛,_resource_[1]_“后来才发现,肩膀上磨掉了块皮,鲜血顺着衣服渗出来”。
更让人动容的是他对“品质”的执拗。有客户寄来的小米煮出来不够黏,他连夜赶回山西,蹲在磨坊里看师傅碾米,“是不是碾米太快,把胚芽磨掉了?”有次暴雨冲垮了田埂,他第一个冲进雨里,和村民一起挖排水沟,雨水混着汗水流进嘴里,他抹了把脸笑:“咸的,但踏实。”
他想让“山西土货”不只属于山西
刘欢欢的“小农梦”,从来不止于自己种地。
他发现老家的红薯、小米、核桃明明好吃,却卖不出去——村民不懂电商,包装土气,运到城里早就蔫了。于是他拉着几个互联网朋友,搞起直播带货:“咱山西的‘小米粥绵绸得能挂筷子’,‘红薯甜得能顶半块糖’。”刚开始没人看,他就带着团队成员对着镜头一口一口吃,把“吃播”变成了“农产品的写真”,慢慢积攒了20多万粉丝。
去年冬天,合作社的红薯滞销,他连夜发朋友圈:“帮我个忙,让山西红薯跟着我去城里过冬吧。”第二天,粉丝订单雪片一样飞来,不仅红薯卖光了,连带着小米、杂粮也跟着火了。村里的老支书拉着他的手直掉泪:“欢欢,你让咱们这疙瘩的土坷垃,也长出了金疙瘩!”
现在,“欢欢小农”不仅帮村里卖出了300多吨农产品,还带着10多个贫困户脱贫。村民老王说:“以前觉得种地没出息,现在跟着欢欢干,一年能挣四五万,比出去打工还强!”
或许,这才是“明星”最该有的温度
刘欢欢的故事,像一颗石子投进娱乐圈的湖面,激起层层涟漪。当很多人追逐流量、热搜时,他偏偏回到了土地上,用双手丈量每一寸土壤的温度。
有人说他“傻”,放着好好的综艺不录,回来受这份苦。可他说:“我爷爷总说,‘土地不骗人,你对它好,它就给你长吃的’。我现在才懂,真正的踏实,不是镜头前的掌声,是地里冒出的新芽,是锅里煮出的粥香。”
你看,那个曾经在综艺里“上蹿下跳”的大男孩,如今在山西的田野上,长成了一棵“扎根的树”。他或许没有带来惊天动地的流量,却让更多人看见:原来农业可以这么有希望,原来明星可以这么有力量——他们站在聚光灯下,却愿意弯下腰,把光撒进最朴实的土地里。
下次再喝到山西小米粥时,你或许会想起那个蹲在田埂上搓谷粒的男人。他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,告诉世界:有些东西,比流量更珍贵——那是土地的恩,是人的情,是藏在每一粒米里的,生活本来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