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刷到一条评论,说“当代年轻人听刘欢李宗盛,像长辈翻出泛黄的相册,每一句都戳中心里没说出口的话”。这话突然把我拉回2012年我是歌手的决赛夜——后台化妆间里,刘欢正拿毛巾热嗓子,李宗盛蹲在旁边调吉他弦,俩人没说几句话,台上灯光一打,开口那嗓子,整个客厅鸡皮疙瘩全起来了。
要说刘欢和李宗盛,在华语乐坛简直是“两个极端”。刘欢是“殿堂级高音”,唱好汉歌时能把黄河水吼得翻滚,唱千万次的问连转音都带着歌剧腔,粉丝调侃“他的肺不是肉做的,是精钢打造的”;李宗盛呢,是“写故事的匠人”,一把木吉他能弹出人间百态,山丘里“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”,阴天里“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”,唱得像你邻座大叔的半生感慨。
可这两个“八竿子打不着”的人,偏偏能在台上搅动风云。记得那年我是歌手决赛,两人合唱了一首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。前奏一起,全场安静——刘欢的声音像山涧瀑布,高亢又清澈;李宗盛的嗓子像陈年老酒,醇厚又带着涩味。最绝的是中间那段即兴飙歌,刘欢突然拔高到假声,李宗盛没接高音,反而用低声部垫着,俩人眼神一对,一个像“挥刀断水”,一个像“顺水推舟”,把一首老情歌唱出了江湖气。
当时弹幕全炸了:“这哪是飙歌,这是两位宗师过招啊!”“刘欢的铁肺+李宗盛的笔,华语乐坛天花板实锤了。”有网友扒出细节:李宗盛唱到“我的手将抚遍你”时,手指无意识地在吉他弦上轻点,那是他写歌时的习惯动作;刘欢唱到高音时,脖子上青筋微凸,却气息稳得像焊死了——这种“台上十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的功底,现在真找不到了。
后来才知道,这俩人私交早就不一般。1990年春晚,刘欢唱少年壮志不言愁,李宗盛在后台搓着手说“这嗓子太厉害了”;2004年同一首歌,李宗盛给刘欢写了远方,刘欢唱到“总有一片天空属于自己”时,李宗盛在角落里抹了把眼。有人说“刘欢是阳春白雪,李宗盛是下里巴人”,但俩人自己清楚:音乐这东西,从来不分高低,只要是真的,就能戳到人。
那段视频后来火了十年,每次KTV有人点这首歌,总有人起哄“能不能来段李宗盛式rap?”“刘欢的高音敢不敢跟?”。可真轮到自己唱,要么高音破音像杀猪,要么节奏乱得像踩了香蕉皮,这时候才懂:什么叫“宗师就是宗师,不是模仿来的”。
前几天又翻出那段视频,李宗盛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不少,刘欢的肚子也圆了些,可开口那瞬间,还是当年的味道——刘欢的声音里多了些岁月的沉淀,李宗盛的歌词里少了几分锋芒,多了些通透。突然明白为什么这段视频能封神:它唱的不只是歌,是一个时代的华语乐坛,是那个“乐器要真、感情要浓、嗓子要亮”的黄金年代,也是我们心里,对音乐最纯粹的热爱。
所以啊,你说它凭什么封神?大概是因为这世上,再难有两个人,一个能把歌“吼”进你心里,一个能把歌“写”进你命里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