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“问题”,从来不是流量舞台缺席那么简单?

要说娱乐圈里谁能让人“又爱又恨”,刘欢大概是少数几个——不是因为他有黑料,恰恰相反,他的“好”太满,满到让习惯了速食娱乐的我们,反而开始琢磨:这人“到底哪儿不对劲”?

刘欢有什么问题

你有没有想过,一个在90年代就能唱弯弯的月亮、千万次的问火遍全国,被称作“中国流行音乐教父”的人,为什么近二十年几乎不参加综艺?没有热搜,没有带货,连个八卦都搜不到,就像娱乐圈里的一座孤岛,固执地守着自己的音乐一亩三分地?

有人说他“高冷”,不符合娱乐圈的“人情世故”。可翻开他的履历,那些我们以为是“缺点”的地方,反倒是他最珍贵的“护城河”。

刘欢有什么问题

第一个“问题”:他凭什么不“营业”?

娱乐圈的生存法则,早就是“流量为王”。新人拼热搜,老战神拼营业,连老戏骨都得靠“再就业”综艺拉一波存在感。可刘欢呢?上一次上热门还是2019年歌手舞台上的从头再来”,头发花白却依旧声如洪钟,节目一结束,他又回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学楼,继续当他的“刘教授”。

刘欢有什么问题

有人说他“过时了”。可看看现在的乐坛,多少歌曲是“三个月速食,三个月淘汰”?而刘欢的歌,三十多年后再听,好汉歌依旧是水浒传的灵魂,弯弯的月亮还是岭南夜空的底色——他不是不“营业”,是不屑于用“流量”换“价值”。他曾说:“音乐是艺术品,不是快消品。”这话,戳破了多少娱乐圈的泡沫?

第二个“问题”:他的“固执”,是耽误还是远见?

早年刘欢刚火时,多少唱片公司砸钱让他“走偶像路线”,可他偏要一头扎进音乐剧、交响乐,甚至把非洲的灵魂唱进了联合国。有人说他“放着钱不赚,偏要搞小众”,可现在回头看看,那些被他坚持的“小众”,反而成了中国流行音乐的“压舱石”——他是第一个把音乐剧悲惨世界唱进中国的歌手,让更多人知道了“音乐剧不只有百老汇”;他担任中国好歌曲导师时,不为选“爆款”,只为找“好作品”,结果捧出了卷珠帘这样的国民金曲。

这种“固执”,在当下看来,简直是“逆流而上”。可真正的艺术家,哪个不是“固执狂”?周杰伦坚持“中国风”,现在成了潮流;李宗盛坚持“用故事写歌”,成了华语乐坛的“说书人”。刘欢的“固执”,不是不懂变通,而是明白:艺术这东西,慢不得,也假不得。

第三个“问题”:他的“不完美”,为何比“完美”更动人?

看看现在的明星,哪个不是“身材焦虑”“颜值滤镜”的牺牲品?可刘欢呢?公开场合永远是“微胖界领军”,就连上歌手时,有网友调侃“这体型能站满首歌都是奇迹”。可他从不遮掩,反而笑着说:“唱歌又不是选美,能打动人才重要。”

他对家庭的态度也“不完美”。女儿刘熠嫚从小到大很少曝光,他曾说:“我不希望她活在‘刘欢女儿’的标签下,她得先是自己。”有段时间传他“为了事业忽略家庭”,可妻子卢璐在采访里却说:“他只是把‘家’藏起来了,每天回来再累,都会听我说说家里的事,这就是他表达爱的方式。”

这种“不完美”,才最接近真实。他不是完美的“歌神”,是个会为体重烦恼、会为女儿操心、会在音乐里较真的普通人。可正是这种“不完美”,让他离我们更近——原来那些闪闪发光的人,也只是比我们更愿意“做自己”而已。

最后一个问题:我们为什么容不下“刘欢式”的优秀?

如今的娱乐圈,讲的是“人设”“话题”“商业价值”。刘欢偏偏什么都“不配合”,不立人设,不炒话题,甚至不接商业广告——他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娱乐圈的浮躁:我们总在追逐“快”,却忘了什么是“好”;总在沉迷“完美”,却不懂“真实”的可贵。

可他真的“有问题”吗?没有流量,却有三代人的歌单;不营业,却有无数音乐人把他当偶像;微胖、固执、不完美,却让每个听过他歌的人,都相信“热爱可抵岁月漫长”。

或许,刘欢从没有“问题”,有问题的是我们自己——习惯了用流量衡量价值,用完美定义优秀,却忘了真正的艺术,本该是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的模样。

下次再问“刘欢有什么问题”,或许我们该先问问自己:我们想要的,到底是明星,还是艺术家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