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,那个唱好汉歌吼出“大河向东流”的男人,到底藏着怎样的“天津基因”?

提起刘欢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“中国流行乐坛的活化石”——弯弯的月亮里的温柔,千万次的问里的深情,从头再来里的力量,他的歌声仿佛刻在几代人的DNA里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这样一位用音乐串联起岁月的歌者,他的“根”扎在哪儿?

刘欢是那里人

其实这个问题,答案藏在烟火气里。刘欢,土生土长的天津人。

天津人对“刘欢”这三个字,是带着点“自家人”的骄傲的。1953年,他出生在天津河西区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,父亲是银行职工,母亲是医生。从小在海河边长大的他,身上自带一种“津味儿”的通透——没那么多弯弯绕绕,直爽、幽默,骨子里又透着一股韧劲。后来他在采访里提过:“天津这地方,码头文化多,见得人多,事儿也杂,从小就看多了世态炎凉,可能这让我对‘人’和‘生活’的感受,比别人多一层。”

刘欢是那里人

但你以为天津给他的,只有生活气息?那可太小瞧这座“曲艺之乡”了。

天津人爱听戏、懂戏,快板、相声、大鼓,街头巷尾都是热闹的曲调。刘欢的音乐启蒙,恰恰从这“草根舞台”开始。小时候跟着长辈去茶馆听相声,听艺人用天津话“数来宝”,板眼、韵律、节奏,这些“接地气”的艺术形式,早在他心里埋下了音乐的种子。后来他考上国际关系学院,学的是法国文学,可兜里永远揣着一把口琴,宿舍里总有人围着他听他即兴弹唱——这大概就是天津人的“能耐儿”:该读书时好好读,该玩音乐时,也绝不藏着掖着。

有意思的是,很多人以为刘欢是北京歌手——毕竟他后来在北京发展,事业扎根,连好汉歌都是在北京录制的。但只要听他聊天津话,那股子“哏都”味儿一下就出来了。有次采访,主持人问他“天津最让你忘不了的是什么”,他想都没想就笑:“煎饼果子啊!加两个蛋,薄脆得咯嘣脆,那味儿,比什么山珍海味都香。”还有他对天津相声的痴迷,马三立、马季的段子张口就来,聊到兴起还会带着天津腔模仿几句,活脱脱一个“老玩儿闹”。这种对家乡的“实在”爱,从不藏着掖着,比任何场面话都动人。

你看,刘欢的歌声里,为什么总有一股“烟火气”?不管是好汉歌的豪迈,还是千万次的问的深情,听上去不飘、不虚,就像天津的海河,水是活的,是有故事的。原来啊,那是家乡给他的“底色”——天津人骨子里的“不装”,让他唱歌时从不刻意炫技,只用真情实感砸进你心里;天津人见惯世事的“通透”,让他红了这么多年,依旧说着“我就是个唱歌的”,没半点架子。

所以下次再听刘欢的歌,不妨品品:那旋律里,是不是藏着一丝海河的风?那高音里,是不是透着点儿煎饼果子的香?归根结底,刘欢是谁?他是那个用天津人的实在唱遍天下的歌者,是“哏都”走出去的音乐骄傲,更是把“家乡”二字,揉进每一个音符里的普通人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