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演出的散场人群里,有个大爷攥着皱巴巴的票根,对着大屏幕上“刘欢演唱会”的字样喃喃自语:“刚才那声‘谢谢大家’,听着跟以前不一样了。” 人群三三两两往外走,他却站在原地没动,像是要多留一会儿,跟那个舞台上熟悉的影子再告个别。
最近不少朋友问:“刘欢老师是不是要‘退隐’了?” 其实这话从半年前就开始传——他的微博停更了,综艺不再常驻,连出席活动都少了许多。可知道的人清楚,刘欢这哪是“退隐”,分明是把脚步慢下来,把时间掰开揉碎了,留给真正在乎的事。就像昨晚那场不算太大的演出,他没宣传、没发通告,只说给“老朋友们唱几首”,结果消息传开,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了,有人坐了五个小时高铁,有人带着上世纪的磁带,说“想听听现场版的弯弯的月亮”。
演出开始时,刘欢还是老样子——深灰色的衬衫,头发梳得一丝不苟,一开口还是那个穿透力极强的嗓子。千万次的问前奏响起的刹那,全场跟着哼唱,连后排站着的年轻人都在晃手机闪光灯。唱到好汉歌时,他笑着摆摆手:“不着急,慢点唱,咱们一起。” 那声“大河向东流”吼出来,像极了二十年大家守在电视前看水浒传的傍晚,时间好像突然倒流了。
可细心的观众发现,昨晚的他,话比以前少了。以前演出总爱跟观众聊天,讲自己写歌时的趣事,讲“当年这首歌录了十七遍”,昨天却更多用音乐说话。唱从头再来时,他顿了顿,说:“人生嘛,起起落落正常,重要的是还能唱自己喜欢的歌。” 声音里带着点沙哑,不是感冒的那种,倒像是被岁月磨出的厚重感。散场时,有人喊“刘欢老师再来一首”,他转过身,深深鞠了一躬,说:“今天到这里,咱们都早点回家,注意安全。” 这句话听着平常,可很多人都红了眼眶——以前他总说“唱不完不走”,现在却怕大家等太久。
后来才知道,刘欢最近一直在调养身体。儿子出生后,他说想多陪陪孩子;妻子怀孕时,他推掉了好几个工作,就在家里研究菜谱,说“要给孩子做最好吃的饭菜”。可就是这样一个人,一上台还是那个“拼命三郎”——为了音响效果,他提前三小时到现场调试;怕观众听不清,特意把话音调高了半个调子;唱到高音时,青筋都爆出来了,却从来没想过去“假唱”。有老乐手说:“刘欢这人,把音乐当命,可把日子过得太‘轻’了。”
其实“刘欢昨晚走了”这话,从一开始就传得不对。他哪是走了?只是不再像以前那样“拼命往前冲”了。现在的他,会在演出结束后跟粉丝合影,会耐心听人说“你的歌陪了我整个青春”,甚至会在微博上晒自己种的番茄,配文“今年长得不错”。生活不是只有舞台和掌声,还有柴米油盐和家人的笑脸——这才是他现在选择的路。
就像昨晚那位大爷说的:“刘欢老师唱不动那天,我们才会真正难过。可他现在好好活着,好好唱,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了。” 走出场馆时,天空中飘起了小雨,可每个人的心里都暖暖的。因为我们都明白:有些人的声音,会陪你一辈子;有些人的选择,值得我们尊重一辈子。刘欢没走,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,继续把音乐和温暖,唱进每个人的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