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一个唱遍山河的“歌王”,一个载誉归来的“藏腔”,刘欢和扎西平措,你真的读懂了他们的音乐共鸣吗?

很多人提到刘欢,第一反应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或是从头再来里穿透人心的沧桑。这位乐坛“常青树”从80年代走到现在,手握金曲奖、中歌榜等无数重量级奖项,却很少主动站在聚光灯中央——他更愿意像个“音乐匠人”,埋首于民歌整理、古典跨界,甚至带着学生打磨音乐细节。有人问他“为何不趁热度多开演唱会”,他总笑着摆手:“好歌不是演出来的,是‘磨’出来的。”

刘欢扎西平措

而扎西平措,这个名字对很多年轻观众来说,或许带着些陌生。但只要提起2018年歌手总决赛舞台上,他用藏语唱起阿吉太时那双亮得发光的眼睛,很多人都会瞬间想起这个来自西藏农村的男孩。没有科班背景,却在牧区长大时跟着阿妈学唱民歌;大学学的是计算机,却在毕业抱着吉他走进中国新歌声,一步步走到冠军宝座。夺冠后有人问他“下一步想成为什么样的歌手”,他挠挠头:“就想让更多人听到我们西藏的歌,就像刘欢老师让民歌走进大众心里一样。”

你发现了吗?这两个看似“跨越时代”的音乐人,身上藏着同一种固执——对“音乐本真”的坚守。刘欢曾在采访里说:“我年轻时在陕北采风,老乡唱的信天游,一个音就能让鼻子发酸。那不是技巧,是生活的味道。”而扎西平措的歌词里,总藏着牧区的风、雪山下的羊群,还有阿妈哼了一辈子的调子。他用藏语rap改编故乡,把电子节拍和传统堆谐舞曲糅合,观众惊呼“原来民族音乐可以这么潮”,他却说:“潮什么呀,我只是没把阿妈教我的调子变味儿。”

刘欢扎西平措

更让人意外的是,这两个“素未谋面”的音乐人,竟在一场公益活动中产生了奇妙的交集。去年底,刘欢参与了一个“少数民族音乐传承”项目,其中一位推荐的青年歌手,正是扎西平措。视频里,刘欢听着扎西平措唱起自己改编的康定情歌,眼角微微发亮:“你看,这个转音,和我们在四川炉霍采风时,老乡唱的‘溜溜调’几乎一样。年轻人能把老歌这么‘翻新’,比我们这些老头子强。”而扎西平措提到那一刻时,声音都带着点激动:“我一直觉得,刘欢老师的音乐里有‘根’。现在突然发现,我的根和他的根,其实是连着的。”

或许你会问:现在流量小鲜肉层出不穷,这俩“过气歌手”为啥还值得聊?但看看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作品——刘欢的弯弯的月亮30年还在传唱,扎西平措的蓝色山脉能让你在都市里听到草原的风。他们不靠热搜维持热度,却让每个音符都藏着“生命力”。就像乐评人李宗盛说的:“好歌手就像老茶,初尝平淡,回味全是岁月的香。”

所以啊,当我们谈论刘欢和扎西平措时,其实是在谈论一种更珍贵的音乐态度:不追风口,只走心路;不图一时爆红,但求长久回响。下次当你再听到他们的歌,不妨慢下来听听——那歌声里,藏着一个音乐人对世界的温柔,也藏着每个普通人心里,对“本真”的向往。你说,这样的音乐人,是不是比那些昙花一现的流量,更值得我们记在心里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