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欲成仙,快乐齐天”——这八个字一出口,是不是你脑子里已经自动响起了那股子又燃又飘的旋律?说起来,好多人第一反应都觉得:“这肯定是刘欢老师唱的!”可真打开音乐APP一搜,跳出来的原唱名是吴陌意。咋回事?这歌咋就跟刘欢老师“绑”上了?
要说这“误会”,也得从刘欢老师的江湖地位说起。在咱们这儿,提到“唱大歌的男人”,刘欢老师排第二,估计没几个人敢排第一。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啊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,那嗓音一开,像是把梁山泊的英雄气全从嗓子眼儿里吼出来了;从头再来里“心若在梦就在,天地还有真爱”,又硬是把人生的跌宕唱成了铁骨铮铮的歌。他那嗓子,醇厚得像陈年的老酒,高亢起来能震碎屋顶,沉下来又能压进你心里,你说,这样一位“歌坛活化石”,唱“我欲成仙”这种带着仙气又带着野性的歌,违和吗?
可为啥“我欲成仙”会被记成刘欢老师的呢?得承认,这首歌的气质太“刘欢”了。首先说这歌词,“我欲成仙,快乐齐天”,简单直接,透着一股子“老子天下第一”的洒脱,跟刘欢老师骨子里的豪迈劲儿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再说这旋律,前奏一起,唢呐一吹,古筝一拨,那画面感立马就出来了:少年背着剑,站在山巅上,风把衣角吹得猎猎作响,非要修成个逍遥神仙才罢休。这种“侠客+神仙”的混搭感,不正是刘欢老师擅长的吗?他唱向天再借五百年,是帝王气吞山河;唱天地在我心,是英雄心怀天下;唱这种带点“不正经”的仙侠调,估计也能唱出别样的“烟火气”。
再说了,当年这首歌火的时候,赶上啥时候?2003年左右,仙剑奇侠传火遍大江南北,这首歌就成了“御用”BGM。那会儿的孩子们,哪个没对着电视喊过“李逍遥!林月如!赵灵儿”?谁没在课桌上偷偷画过“御剑飞行”?而刘欢老师,那时候已经是“国民歌者”了,春晚上的声音,电视剧里的主题曲,哪一首不是跟着剧情走、跟着一代人长大的?所以时间长了,大家就把“这首仙气飘飘的歌”和“这位唱尽人间沧桑的歌者”绑定在了一起——毕竟,能扛起“仙侠梦”的,也只有刘欢老师那能把天地都唱进嗓音里的功力吧?
其实翻翻刘欢老师的歌单,你会发现,他跟“仙侠”“江湖”缘分深着呢。虽然没直接唱过我欲成仙,但他唱过凤凰于飞,“我愿化作人间风雨,陪在你左右”,这不比神仙更动人?唱过天地在我心,“天地悠悠,过客匆匆”,把武侠情怀唱到了极致。他的歌里,从来都不是飘在天上的神仙,而是踩在人间大地上的侠客——有热血,有儿女情长,有对天地的敬畏,更有对生活的热爱。这大概就是大家总把“我欲成仙”记成他的原因:我们想要的“仙”,从来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石头,而是像刘欢的歌那样,有血有肉,有情有义,唱得痛快,听得过瘾。
所以啊,下次再听到“我欲成仙,快乐齐天”,别纠结这歌是谁唱的了。就当是刘欢老师在用他的方式,告诉咱们:真正的“仙”,不是躲进深山老林,而是像歌里唱的,“快乐齐天”——活得坦荡,爱得热烈,把人间这趟旅程,唱成自己的传奇。毕竟,能让我们一听就想起青春、想起江湖、想起那份不服输的劲儿的声音,不就是最好的“神仙嗓”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