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战队总能在新歌声里挖出“宝藏”?这档节目到底给了普通音乐人多少机会?

翻出2016年中国新歌声的录制片段,总能看见刘欢坐在导师椅上,手指轻轻敲着节拍,眼睛里闪着光的样子。那年夏天,台下的观众跟着选手一起唱从前慢,微博热搜被“刘欢战队逆天改编”刷屏时,很少有人仔细想过:为什么偏偏是刘欢战队,总能让人记住那些“非典型”的音乐人?

刘欢战队 新歌声

刘欢的“不按套路来”:导师席上的“老大哥”,选手眼里的“引路人”

在新歌声的舞台上,刘欢算是最“特殊”的一个导师。别的导师可能更看重音准、技巧,甚至节目效果,但他总在说:“别怕‘跑调’,只要你的情感是对的。”记得有个叫程渤智的选手,唱自己写的八月时,带着浓浓的陕西口音,节奏也不规整,现场四位导师只有刘欢为他转身。后来刘欢点评时说:“我听到的不是‘跑调’,是土地的味道。”

刘欢战队 新歌声

这种“不按套路来”的坚持,让他的战队里总能冒出些“不完美”但“有故事”的选手。有退伍军人用摇滚唱军营里的日子,有大学老师带着学生唱原创民谣,甚至还有外卖小哥,在后台啃着包子啃着歌,却被刘欢一句“你的声音里有生活”选进了战队。别的导师可能更偏向“偶像派”,刘欢却像个蹲在田埂上的老农,翻山越岭也要找出那颗“特别的种子”。

“新歌声”给了他们什么?不只是舞台,更是“被看见”的机会

如今回头看,新歌声最打动人的,从来不是那些华丽的转音或炫技的高音,而是普通人在舞台上“敢唱”的勇气。而刘欢战队,恰恰是这种勇气的“放大器”。

有个叫单依纯的女孩,那年只有17岁,唱着永不失联的爱时紧张得手都在抖。刘欢没有急着说技巧,而是告诉她:“你唱歌时,我看见了一个小姑娘用声音在写日记。”后来这个女孩一路走到了总决赛,虽然没拿冠军,但大家都知道:那个穿白裙子唱歌的少女,声音里有星辰大海。

还有摇滚组合“南征北战”,他们带着骄傲的少年站上舞台时,编曲简单,甚至有些粗糙。但刘欢看中的是歌里的劲儿:“年轻人就该这样,不藏着掖着,把心里的火唱出来。”现在回头听那首歌,成了无数人的青春BGM——谁没在加班时跟着吼过一句“奔跑吧 骄傲的少年”?

刘欢战队里的选手,或许不是最专业的,但一定是最“敢”的。敢把方言唱进歌里,敢把街头卖艺的经历写成歌词,敢在镜头前说“我想让更多人听到家乡的歌”。而新歌声这个舞台,就像一面放大镜,把他们的勇敢照进了无数观众心里。

十年后再回头:刘欢战队的“不一样”,是对音乐最真的尊重

有人说,新歌声早成了过去式。但刘欢战队留下的东西,却像陈年的酒,越品越有味。那些选手现在有的开了自己的巡演,有的成了音乐制作人,有的还在小酒馆里唱着民谣——他们或许没站上过“巅峰”,却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。

为什么刘欢战队总能做到这点?或许答案就藏在刘欢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:“音乐是‘人’的艺术,不是技术的秀场。”他不会强迫选手改掉身上的“棱角”,反而帮他们把棱角打磨成最独特的光芒。就像他战队里那个唱方言rap的男孩,一开始大家都听不懂词,但听着听着,就跟着节奏点头——因为那里面有最真实的喜怒哀乐。

现在的选秀节目越来越多,镜头给的慢镜头也越来越多,但能让人记住的选手却越来越少。翻到2016年的新歌声,看到刘欢战队那些“不完美”却“有故事”的面孔,突然就明白了:好的舞台,从来不是筛选“明星”,而是发现“人”;好的导师,不是教选手“怎么红”,而是让他们知道“为什么唱”。

你看,刘欢战队里的那些人,唱的不只是歌,是普通人对生活的一腔热血。十年后再听他们的歌,依然会觉得:啊,原来最动人的,从来不是技巧,是那股“我就是想唱”的劲儿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