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2017中国新歌声刘欢战队凭什么笑到最后?导师眼里的“宝藏学员”,原来都是这样被发现的?

提到2017年的中国新歌声(现中国好声音),很多人脑海里还是会冒出几句金句——刘欢老师抱着吉他轻声弹唱,一句“音乐无界,万水千山总是情”,或是那沉静又充满力量的眼神,都成了那届节目最鲜活的注脚。但比起这些,更让观众津津乐道的,是刘欢战队那年的“逆袭之路”——从不被看好到最终捧起“战队冠军”奖杯,刘欢带着他的学员们,用音乐硬生生闯出了一条“神仙打架”的路。说到底,这场胜利真的只是运气好吗?跟着我一起回头看看,那些藏在音符里的答案。

刘欢战队冠军2017

不被看好的“黑马战队”,凭啥杀出重围?

那年新歌声的盲选阶段,其他战队的“好声音”几乎是一嗓子定调:周深带着大鱼惊艳全场,扎西平措用一面湖水藏区风情征服耳朵,叶炫清的光年之外直接让那英感慨“这嗓子太吓人”。轮到刘欢战队时,观众的弹幕里总飘过一句话:“刘欢老师这组,是不是‘最惨战队’?”

刘欢战队冠军2017

确实,刘欢战队学员的风格,在当时看来有点“曲高和寡”:有民谣系的女声张芸京(注:2017年张芸京曾作为参赛选手,此处为具体人物还原),嗓音沙哑里带着故事感;有走实验路线的男生庞旭东,敢在节目里改编青藏高原;还有一个看似不起眼、却藏着绝活的郭沁——当时她才18岁,唱美若黎明时像一阵风,轻轻吹进心里。这些学员,要么不是“爆款体质”,要么不够“商业化”,连刘欢自己都在采访里笑说:“我这组,可能得靠‘熬’。”

可观众没等到“熬出头”,等来了“真香现场”。当刘欢战队走到导师考核阶段,他开始展现“音乐老炮儿”的真功夫:别的导师可能更追求“高音炸场”“情感爆发”,刘欢却执着于“每个音符里的呼吸感”。他让张芸京把我的祖国从“红歌”唱成“个人叙事”,把一句“大河波浪宽”拆开、揉碎、再重组,让听的人突然理解什么叫“家国情怀也能很细腻”;他给郭沁选了完整的浪漫,没有花腔,没有炫技,就是一把吉他搭着她的清唱,结果成了那年节目里“最耐听的版本”之一——后来郭沁被淘汰时,刘欢在台上话没说几句,先红了眼眶,他知道,这个“没开嗓”的宝藏,走了太可惜。

刘欢战队冠军2017

说到底,刘欢战队从一开始就没想过“迎合市场”,他们在“守住音乐本真”上死磕。 别人找选手是为了“节目效果”,他找学员是为了“音乐可能性”;别人在赛场上追求“一鸣惊人”,他在排练室里盯着“音准的0.01秒偏差”。这种“笨功夫”,反而成了他们最锋利的武器。

刘欢的“导师光环”?不,是“愿意为学员低头”的尊重

说到刘欢当导师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“厉害是厉害,但会不会太严肃?”毕竟他在乐坛的地位摆在那,开口就是“和声走向”“编曲逻辑”,普通选手可能根本听不懂。但2017那会儿,观众发现:这位“老顽童”其实爱跟学员“抬杠”,更爱为他们“弯腰”。

记得刘欢战队有一场对阵战,学员庞旭东选了一首偏小众的异乡人,编曲上加入了电子元素,连哈林老师都摇头说“太冒险,观众可能接受不了”。结果刘欢不仅没改,还在排练时跟着庞旭东一遍遍抠细节,甚至亲自上手改编前奏——他把民谣的“叙事感”和电子的“节奏感”拧成一股绳,既保留了“异乡人”的孤独感,又让歌曲有了年轻化的张力。比赛那天,庞旭东唱完后,刘欢在台下第一个站起来鼓掌,笑着说:“你看,我说的没错,观众能听懂‘真诚’。”

还有更绝的。战队赛时,刘欢让张芸京和郭沁合唱一首天天蓝,这首歌本身不火,调子也不高,但刘欢坚持“两个女生的音色搭在一起,就是最治愈的声音”。排练时,张芸京经验丰富,总想带着郭沁“飙高音”,刘欢急了,直接把两个人叫到跟前:“郭沁的优势是‘干净’,你的优势是‘沧桑’,你们非要打架吗?天天蓝,是天空的样子,不是云朵比赛谁更高。”后来演出时,两个人和声一起起,像两片慢慢飘的云,现场观众安静听完,直接投票让刘欢战队晋级。

在刘欢这儿,“导师”从不是“权威”,是“陪练”,是“军师”,甚至是“捧哏”。 他会为学员的一个好点子熬夜查资料,也会在他们因为压力掉眼泪时,讲个冷笑话缓解气氛;他不会把“冠军”当成唯一目标,但会在学员拼尽全力时,在台下默默记下每一个改变细节的手势。这种“不把自己当回事”的真诚,反而让学员们拧成了一股绳——我们不是为刘欢赢,是为我们写的每一句歌词、改的每一个音符赢。

冠军不是终点,是音乐“长跑”的起点

2017新歌声总决赛那晚,刘欢战队的郭沁和张芸京站在最后舞台上,唱的是一首回首才知道。郭沁的声音像清晨的露珠,张芸京的嗓音像晒过的棉絮,两个人合唱时,刘欢在台下闭着眼睛听,嘴角一直带着笑。最后刘欢战队拿到“年度战队冠军”,刘欢上台接话筒时,第一句话是:“这奖杯不是我的,是他们的——他们让更多人知道,音乐不一定要‘炸’,也不一定要‘吵’,用心听的人,总能找到自己的回音。”

现在回头看,刘欢战队那年的胜利,其实给娱乐圈上了一课:流量和热度会退场,但“好内容”永远有温度。 刘欢和他的学员们没想过要“制造爆款”,他们只是把每个音符当成宝贝,把每场比赛当成“和音乐聊天”。这种“笨”里藏着最大的智慧:当你真正尊重内容、尊重创作者,观众就会反过来尊重你。

所以下次再有人说“刘欢战队那年运气好”,你可以反问一句:如果运气是唯一答案,为什么偏偏是他们,能让一万多个音符里,都藏着一颗想被听见的心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