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我欲成仙:不是“神曲”,是刘欢的“烟火气洒脱”
2000年,西游记后传播出时,多少人被那句“我欲成仙,快乐齐天”洗脑?明明是讲神仙斗法的故事,刘欢却用他那自带“人间重量”的嗓子,把“成仙”唱出了踏踏实实的烟火气。
你仔细听前奏,笛声一起,不是云端缥缈,而是像站在黄土高坡上喊出来的——带着一点粗粝,一点辽阔,像西北风卷着沙子打在脸上,有点疼,却让人清醒。刘欢唱“我欲成仙,快乐齐天”,高音不是“飙上去”的,是“推出去”的,像推开门看到一片天地,既有“齐天”的狂,又有“成仙”的淡,矛盾得让人挪不开耳朵。
有人可能会说:“西游记的歌不就该空灵吗?”可刘欢偏不。他后来在采访里提过:“神仙也有七情六欲,成仙不是断绝人间,是把人间的苦乐都尝透了,才懂什么是‘逍遥’。”所以他的“仙”,从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飘,而是“阅尽千帆仍热爱”的稳。
二、从好汉歌到我欲成仙:刘欢的“仙气”,早藏在他的“不较劲”里
说起来,我欲成仙和刘欢早期的好汉歌天地在我心,看似风格迥异,骨子里却是一脉相承。
好汉歌他是“大河向东流啊”,唱得豪迈又坦荡,像梁山好汉拍着桌子喝酒;天地在我心他是“天地宽,宇宙大”,唱得深情又辽阔,像至尊宝看着月光宝盒叹气。到了我欲成仙,他突然收起了“大江大河”的磅礴,开始唱“人生苦短,不如尽欢”,带着点“看开了”的洒脱。
这种变化,不是他“没力气了”,而是他“活明白了”。有次在后台采访,记者问他:“您唱了这么多‘大歌’,会不会觉得累?”他摆摆手,笑着说:“大歌?不过是我当时的生活写照。年轻时觉得人生该‘轰轰烈烈’,现在懂了,‘平凡日子里的坚持’才是真的‘仙’。”
你看他这些年,很少上综艺,不炒作,不蹭热度,反而常在音乐学院给年轻人上课,琢磨怎么把老歌唱出新意。有学生问他:“刘老师,怎样才能唱好歌?”他说:“先学会做人,歌里有你走过的路,遇过的人,自然就‘仙’了。”
三、刘欢的“仙”:是“熬得住”的执着,是“放得下”的通透
说到刘欢的“仙”,绕不开他的“病”。他2019年接受采访时透露,2017年因体重大、脂肪肝,接受了减重手术,瘦了100多斤。有人问他:“减得这么痛苦,后悔吗?”他笑着说:“后悔?就像减肥时最难熬的时候,我会想‘我欲成仙,快乐齐天’——熬过去,就是天堂啊。”
你看,他的“仙”,从不是逃避现实的“飘”,而是直面困境的“韧”。就像我欲成仙里唱的“踏上巅峰,只为见一面”,他追逐的“巅峰”,从来不是名利,而是“对得起自己”的坦然。
还有一次,他在歌手上唱从头再来,唱到“昨天所有的荣誉,已变成遥远的回忆”时,突然哽咽。他说:“我当年最火的时候,一天飞三个城市,累到在飞机上哭。现在回头看,那些‘荣誉’算什么?能坚持唱歌,能好好活着,就是最大的快乐。”
这种“拿得起放得下”的通透,才是当下娱乐圈最稀缺的“仙气”。现在多少艺人为了流量“扮嫩”“装疯”,他却敢在镜头前坦诚“我老了”“我胖了”,敢用最朴实的歌声,告诉我们:真正的“仙”,是不被外界裹挟,忠于内心的自己。
四、为什么2024年,我们还需要刘欢的“仙”?
这几年,娱乐圈太吵了。有人为了红“凹人设”,有人为了利“踩同行”,有人为了流量“编故事”。突然听到我欲成仙的旋律,突然想起刘欢站在台上,不跳舞、不炫技,就用嗓子唱“人生苦短,不如尽欢”,会觉得——啊,原来歌还可以这么唱,人还可以这么活。
他的“仙”,不是高高在上的“神仙”,而是接地气的“生活家”。他教我们,不必追着风口跑,找到自己的节奏就好;不必纠结“别人怎么看我”,活得舒心才最重要。就像他唱的“快乐齐天”,不是“成仙”后才快乐,而是“快乐”了,自然就“成仙”了。
下次再听到我欲成仙,别只觉得“啊,这是西游记的歌了”。你不妨停下来想想:刘欢唱的“仙”,是不是你一直在找的、那颗在浮躁世界里保持清醒的“心”?
毕竟,真正的“成仙”,从来不是脱离人间,而是在人间烟火里,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——这,才是刘欢用了一辈子,唱给我们听的“真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