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你听过刘欢拉二胡吗?那声音里揉着半辈子的风霜,却偏偏唱得温柔得像要哭出来。

1993年的冬天,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录音棚里,暖气嗡嗡响着,刘欢却觉得冷。他手里攥着份谱子,上面写着情怨,是电视剧新龙门客栈的插曲。词作者问他:“欢哥,这歌,你得用‘怨’字扎进人心里。”可他盯着谱子发呆——“怨”是什么?是爱而不得?是身不由己?还是对着满地月光,却连影子都抓不住的无力?

后来他懂了。懂在卢璐给他系围巾时,突然顿住的手;懂在某次演出结束,女儿趴在他背上问“爸爸你怎么不回家”;懂他抱着二胡试音时,弓毛擦过琴弦,那声“吱呀”像极了三十年前,他第一次见卢璐,她在胡同口拉二泉映月,调子跑得七零八落,他却站在雪地里,听了整整一小时。

“那把二胡,是卢璐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。”刘欢在某次访谈里笑,眼角却堆了褶子,“她拉得不好,可我就爱听。后来我们结婚了,我把那二胡挂在书房,她说‘别挂,灰大’,我说‘不行,这是我们家‘媒人’。”

刘欢情怨 二胡

你可能会说,刘欢是“乐坛常青树”,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弯弯的月亮里“今天的泪水呀,又是为你在流”的深情。可你知道吗?这个站在舞台上唱歌的男人,私下里最爱拉的,其实是二胡。

他从不跟人炫耀自己的二胡水平,可业内人都知道:他拉的赛马,能把马蹄声拉出烟火气;拉的江河水,每个滑音都像有人在心口拧了一下。有次录综艺,他即兴拉了段良宵,镜头扫过他的手——指腹磨出厚茧,按弦时微微发抖,可那琴声却比任何技巧都烫人。有人问他:“欢哥,您唱歌有那么多技巧,拉二胡怎么反而这么‘真’?”他放下弓,灌了口茶:“唱歌是给外人听的,拉二胡是给自己听的。技 巧是衣服,穿得太厚,自己会憋得慌。”

那情怨他后来是怎么录的?录音师说,那天刘欢没进录音棚,他抱着二胡坐在自家阳台,对面是个小公园,有老头老太太在跳广场舞,有孩子在追跑打闹。他拉了一遍又一遍,中间停下来三次——两次因为卢璐在屋里喊“刘欢,饺子好了”,一次因为女儿跑过来拽他袖子“爸爸你拉的这个,我在幼儿园听过,老师说叫‘想妈妈’”。

最后用的版本,是第七遍。背景里能隐约听见广场舞的音乐,还有一声孩子的笑。刘欢说:“那‘怨’啊,不是怨恨,是‘舍不得’。舍不得那把老二胡,舍不得那顿热饺子,舍不得看女儿蹦蹦跳跳的背影。”

这些年,总有人问刘欢:“您后悔吗?为了唱歌,陪家人的时间那么少。”他总是摆摆手,然后轻轻摸一摸挂在墙上的那把二胡。“你看这二胡,两根弦,却能拉出千万种声音。人这一辈子,不也像这两根弦吗?一根绷紧了往前走,一根放松了往后牵。哪有那么多后悔?不过是拉到哪个音,就好好唱哪个调罢了。”

前几天刷到个视频,是刘欢去年生日宴上的事。卢璐推出来个蛋糕,上面插着根小蜡烛,他愣了一下,突然从钢琴后面摸出把二胡,拉起了生日快乐。调子跑调得厉害,弓法乱得像刚学琴的小孩,可台下所有人都跟着唱,唱着唱着就红了眼。

你看,哪有什么“乐坛常青树”?不过是个拉着二胡,给爱的人唱小曲儿的普通人罢了。那些琴声里的风霜,岁月里的温柔,才是刘欢藏在“情怨”背后的,最真的东西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