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一句“这年轻人,我服!”背后,任嘉伦到底做对了什么?

在娱乐圈这个“新人辈出,旧人难寻”的圈子里,能让刘欢这样的乐坛“定海神针”公开点头的艺人,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。而任嘉伦,偏偏成了那个让刘欢在采访里忍不住提起的“例外”。有人说这是“前辈提携”,但熟悉刘欢的人都知道,这位向来以“挑剔”著称的音乐大师,从不会为了人情世故虚言夸赞——那他口中的任嘉伦,究竟藏着多少“不一般”?

从“非科班”到“被刘欢看见”:实力比标签更有说服力

很多人认识任嘉伦,是从大唐荣耀的广平王开始的,但刘欢对他的关注,却早于这个“古装男神”的标签。有圈内人透露,刘欢第一次注意到任嘉伦,是在一档音乐综艺的彩排后台——那天任嘉伦作为踢馆歌手,临时被要求调整编曲,连轴转工作了18小时的他没有一句抱怨,反而拿着谱子跑去请教音乐总监,修改间隙还在角落里反复练嗓子,直到声音沙哑也没停过。“我当时就觉得,这孩子身上有股‘轴劲儿’。”后来刘欢在采访中提到,“现在很多年轻人有天赋,但缺了这份‘较真’,他不是为了唱而唱,是真的想把歌‘吃透’。”

刘欢怎么评价任嘉伦

这话或许有人觉得是“前辈客套”,但如果你了解任嘉伦的“非科班”之路,就会明白刘欢的“较真”有多难得。没受过专业声乐训练,全靠跟着录音带模仿;为了凑学费去工地搬砖,手指磨出厚厚的茧子也没放弃写歌;后来转型演员,为了练好武戏腿上打了三次封闭,硬是在秋官课第的打戏中打出了一片叫好。“他不是天赋型选手,是‘熬’出来的实力派。”刘欢评价时说得实在,“娱乐圈不缺好看的皮囊,但缺愿意把‘皮囊’换成‘本事’的人,任嘉伦就是。”

“演戏唱歌,都得对得起观众”:刘欢看重的“职业感”

刘欢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强调:“做艺人的底线,就是尊重观众。”而这句话,任嘉伦似乎刻在了骨子里。去年两人合作某晚会,任嘉伦在后台主动找到刘欢,谦卑地请教对沧海一声笑改编的建议。“我当时跟他说,这首歌要唱出‘侠气’,不是飙高音。”刘欢回忆,“没想到他第二天就带着新编曲来找我,连每个气口都调整好了,说‘欢哥您听听,这样观众会不会更有代入感’?”

这种“把观众放心上”的自觉,正是刘欢最看重的。“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‘红了就行’,对作品敷衍了事,但任嘉伦不是。”刘欢说,“我后来去看了他的请君,为了一个小小的古装镜头,他能研究三天的历史资料;发专辑时,每一首歌他都亲自参与词曲创作,说是‘想把自己的经历唱给听众听’。这种‘职业感’,比什么都珍贵。”

事实上,刘欢对任嘉伦的欣赏,早已超越了“前辈对后辈”的范畴,更像是对“同行者”的认可。有次采访被问起“最欣赏的年轻艺人”,刘欢沉默片刻,笑着说:“他让我想起年轻时的自己,都有一股‘不服输的劲儿’,也都知道,‘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’。”

刘欢的“服”,是对“长期主义”的肯定

娱乐圈从不缺“爆红”的艺人,但能“长红”的,寥寥无几。刘欢曾在一次论坛中直言:“现在的市场太浮躁,人人都想走捷径,但‘捷径’往往是最远的路。”而任嘉伦,恰恰是用“笨办法”走了最远的路——从歌手到演员,他没靠资本硬捧,一部部作品磨演技;从流量偶像到实力派,他没被“颜值”困住,敢接挑战性角色。

“我记得他刚演锦衣之下时,很多人说他‘只有偶像包袱’,结果他把‘陆绎’的腹黑和深情演活了;后来拍蓝焰突击,又为了消防员角色晒得黢黑,瘦脱了形也没喊苦。”刘欢说,“这种‘不设限’的勇气,加上‘不敷衍’的态度,怎么可能不被看见?”

如今,任嘉伦早已不是那个需要“被提携”的新人,但刘欢对他的关注从未减少。“有人问我‘看好任嘉伦吗’,我总是说‘不用看好,他一定会越来越好’。”刘欢的语气里带着笃定,“因为他的每一次选择,都在证明——他比谁都清楚,‘做艺人’这三个字的分量。”

说到底,刘欢的一句“服”,不是对“明星光环”的认可,而是对“演员匠心”的致敬。在这个速食的时代,任嘉伦用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坚持,告诉所有人:真正的成功,从来不是一时的流量,而是经得起时间打磨的作品,和对得起观众的那颗心。而这,或许就是刘欢这位“老江湖”,最愿意看到的“新生代模样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