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从“歌坛不老松”到“老百姓的舞台偶像”,刘欢凭什么让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这句话在娱乐圈滚了三十年?

提起刘欢,你可能会先想到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或是好声音导师椅上“把你调成歌唱家”的较真。但细想会发现,这个出道近四十年的歌手,好像从来没陷过“塌房”“争议”的漩涡,反而成了观众心里“最靠谱”的艺术家。有人说娱乐圈“流量为王”,但刘偏用行动证明:有些东西,比流量更顶——那就是民心。这不就是老话说的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吗?可刘欢的“天下”,到底是哪儿?凭什么他能守住这片“天下”?

刘欢得民心者得天下评价

先说他的“民心”从哪来——不是人设,是真东西。1990年,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,28岁的刘欢站在万人体育场,唱亚洲雄风时嗓子宽得像黄河激流,震得人胸膛发颤。那时候没修音,没后期,他就凭一副好嗓子,把“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”唱进了全国人民心里。后来水浒传找他唱好汉歌,他揣摩着李逵的莽撞、宋江的仗义,硬是把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的江湖气,唱得像从巷子口飘来的酒香,连卖早豆浆的大妈都能跟着哼上两句。你说他歌红吗?红,但红的不是“爆款套路”,是歌里裹着的人情味——他的歌从不端着,你听弯弯的月亮,能想起老槐树下的童年;听千万次的问,能摸到时代浪潮里年轻人的迷茫。他用歌替普通人说话,老百姓自然把他当“自己人”。

再看他的“得天下”,从不是抢来的,是“等”来的。娱乐圈明星换了多少拨?有人靠颜值爆火,有人靠综艺刷屏,但刘欢好像没特意“争”过什么。90年代初,他火得发紫,却跑去大学当老师,一当就是三十年。学生说他“刘老师一点大牌没有,嗓子哑了还陪着我们练声”;歌手找他求教,他掏心掏肺给人家改歌,“这里气要沉下来,像蹲马步一样,稳了才有力气”。后来上中国好声音,别的导师争学员抢破头,他却总说“谁适合谁走,别委屈了自己的嗓子”。有次学员选导师,紧张得手心冒汗,他拍人家肩膀:“怕啥?你唱你的,我听着呢,错不了。”这种不抢、不装、不端着的劲儿,观众看在眼里——他心里装的是音乐,是后辈,不是自己的“江湖地位”。可这么一来,地位反倒“嗖嗖”往上涨:从“歌坛大神”到“音乐教父”,没人是他“公关”出来的,是他一步一个脚印,用真心和实力“攒”出来的。

刘欢得民心者得天下评价

最绝的是,他守着“民心”,却从不把“民心”当筹码。现在多少明星把“我喜欢老粉”“我接地气”挂在嘴边,转头就用天价片酬敷衍观众。刘欢倒好,有次采访记者问他“现在出场费多少”,他摆摆手:“那玩意儿是跟人定的,说多没意思。我就知道,我在楼下买菜,阿姨们还问我‘欢哥,最近有新歌不’,这就够了。”他活得像棵老树,不追风,不摇摆,根就扎在老百姓的生活里。前几年他身体发福,有人调侃“刘老师是不是太养生了”,他笑回应:“人老了,代谢慢,晚上熬不了夜了,但早上五点照样起来给学生改作业,谁说我不能养生?”这种坦诚,这种对生活的热乎气,比什么“完美人设”都打人——因为他让你觉得:啊,刘欢也是普通人,只是他把普通的日子过成了艺术,把对音乐的热爱,熬成了岁月里的醇香。

所以你看,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这六个字,在刘欢这儿不是口号,是活法。他的“天下”,不是名利场的王冠,是观众手机里循环播放的歌单,是后辈口中“永远能找刘老师帮忙”的安心,是菜市场阿姨们见到他时那句“欢哥来啦”的熟稔。这世上啊,流量会退潮,人设会崩塌,但人心里的那杆秤,最公平。刘欢用三十年告诉所有人:想当“王者”?先学会做“普通人”。毕竟,能走进人心的人,才是真正得了天下。

刘欢得民心者得天下评价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