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弹琴时,那个藏在钢琴后的人究竟是谁?

聚光灯追着他走,一开口便是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或是好汉歌里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的热血。我们习惯了刘欢作为“华语乐坛常青树”的声音标签——醇厚、深情,总带着点书卷气的穿透力。但如果你翻出2019年歌手总决赛的视频,可能会愣住:唱完从头再来后,他转身走向舞台中央的三角钢琴,指尖在黑白键上划过,前奏璐璐的旋律如溪水般漫出来。那时弹幕刷满了:“原来刘欢老师会弹钢琴?”“他刚才弹的?不是别人替的吗?”

刘欢弹琴的是谁

一、从音乐学院附中到舞台中央:钢琴从来不是“道具”

有人问:“刘欢不是唱歌的吗?怎么还会弹钢琴?”这大概是对他“音乐人”身份最大的误解了。其实,刘欢与钢琴的缘分,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深得多。

刘欢弹琴的是谁

12岁那年,刘欢考入了北京市第一一二中学的特长班,开始系统学习钢琴。那时候的他,大概没想到,这个88键的乐器会成为他音乐世界里最亲密的“战友”。1981年,他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,主科正是钢琴,后来更是保送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作曲系。在那个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的年代,一个男孩坚持走音乐路,靠的不仅热爱,更是实打实的童子功。

“钢琴对我来说,首先是表达的工具。”刘欢曾在采访里说,“你想把心里的旋律写下来,得会弹;你想给歌词编曲,得会弹;你甚至想理解一首曲子的情感流动,也得会弹。”对他而言,钢琴从来不是舞台上的“摆设”,而是深入骨髓的音乐语言。就像作家用笔写字,音乐人用琴“说话”——只不过,刘欢既能“说”得痛快淋漓(唱歌),也能“写”得细腻入微(弹琴)。

刘欢弹琴的是谁

二、舞台上的“双面手”:弹琴时,他比唱歌更内敛?

如果你看过刘欢现场弹琴的样子,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反差:唱歌时,他总是眉宇舒展,手势大开大合,像在指挥一场无形的交响乐;可一旦坐在钢琴前,整个人会瞬间沉静下来,脊背挺直,眼神专注,连呼吸都放轻了。

2013年央视春晚,刘欢与那英合唱相亲相爱,舞台中央一架黑色三角钢琴。前奏一起,镜头给到琴凳上的人——正是刘欢。他低着头,手指在琴键上跳跃,没有多余的动作,却把“风雨中紧握你的手”的温暖,从每一个音符里传递出来。后来有人问他:“那么大的舞台,不紧张吗?”他笑:“弹琴的时候,我只关心下一个音准不准,和弦对不对,哪有空紧张?”

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歌手总决赛。当帮唱嘉宾吉克隽逸上台前,刘欢独自坐在钢琴前,弹了一小段璐璐的前奏。没有歌词,只有纯粹的旋律,却像电影画面一样,把人拉进回忆的漩涡。弹幕里有人感慨:“原来刘欢老师的手,既能弹出好汉歌的激昂,也能弹出这么温柔的旋律。”

三、总有人问:“他弹琴时,旁边那个帮他翻谱的人是谁?”

关于“刘欢弹琴的是谁”,还有一个有趣的“插曲”。很多观众发现,刘欢在弹琴时,旁边总跟着一个抱着乐谱的人,负责帮他翻页。这人是谁?是他的助理?还是专门请的乐手?

其实,这个人不是别人,正是他相伴多年的“黄金搭档”——键盘手、作曲家宋元博。刘欢在音乐创作中,常常和宋元博合作,编曲、配器都需要默契配合。弹琴时,刘欢更专注于演奏,乐谱翻页这类“技术活”就交给搭档。这哪是什么“替身”,分明是音乐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协作——就像厨师炒菜有人帮着打火,就像作家写字有人递笔,真正的高手,从不需要“单打独斗”。

四、为什么我们总对“刘欢弹琴”感到意外?

大概是因为,我们太久没把他当成“纯粹的演奏家”看了。从北京纽约的主题曲,到甄嬛传的凤凰于飞,再到歌手里一首首改编神作,大家的注意力总是被他的声音吸引。可很少有人留意:他写的歌,钢琴编曲永远是重点;他做的节目,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席上,他常随手在桌上敲出和弦;甚至他教学生时,说的最多的是:“你先弹弹这段旋律,感受一下里面藏着什么情绪。”

就像冰山一角,我们只看到了他声音的巍峨,却忘了水下还有庞大的钢琴功底作为支撑。其实,在真正的音乐人眼里,“弹琴”和“唱歌”从来不是对立的。就像郎朗既能弹肖邦,也能唱流行;李云迪能在金色大厅演奏,也能为电影配乐。而刘欢,不过是把这份“多面性”,藏在了三十多年的音乐生涯里。

下次再看到刘欢坐在钢琴前,别再问“弹琴的是谁”了。那个低头专注的人,就是那个用声音陪伴我们一代人长大的刘欢,也是那个12岁开始学琴、把钢琴当成第二生命的音乐人。他从不标榜自己“会弹琴”,只是在他心里,音乐从来不是“单选题”——既能用喉咙唱尽人间沧桑,也能用指尖弹出岁月静好,这或许就是“音乐人”最动人的模样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