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8月8日晚,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,当刘欢和莎拉·布莱曼站在鸟巢中央,唱出“我和你,心连心,同住地球村”时,镜头给到刘欢的特写——一顶深蓝色的棒球帽,帽子正前方,五个憨态可掬的奥运福娃挤在一起,最中间那个笑得最欢、头顶着火焰的,正是“欢欢”。
后来有人算过,从那晚开始,刘欢好像就“离不开”这顶帽子了。演唱会有它,电视节目有它,甚至去参加个活动,偶尔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15年过去,这顶帽子的边角都磨得有些发白,可那五个福娃的颜色依旧鲜亮,尤其是欢欢,咧着嘴的笑容,像是从没变过。
你有没有想过,刘欢为什么偏偏对这顶帽子情有独钟?是“随便戴戴”,还是里面藏着什么没说出口的故事?
其实要说“奥运福娃帽”,当年可是“顶流”。2005年11月11日,北京奥运吉祥物“福娃”发布,五个“中国娃”一亮相就火遍全国——贝贝(鱼)、晶晶(熊猫)、欢欢(圣火)、迎迎(藏羚羊)、妮妮(燕子),每个都带着美好的寓意,合起来就是“北京欢迎你”。当时市面上各种福娃周边卖得火爆,钥匙扣、玩具、衣服,当然也有帽子,红底黄字、蓝底白字,成了街头巷尾最时髦的单品。
可刘欢戴的这顶,可不是普通的“周边”。后来有工作人员在采访里说,那是开幕式导演组特意为他准备的——“怕灯光太强,刘欢老师本来就有点脱发,帽檐能挡挡光;而且福娃是咱们国家的脸面,戴着它,唱歌也有仪式感。”
这话听着有道理,但你再看他戴帽子的样子,好像又不是“为了挡光”那么简单。2008年之后,他上我是歌手,唱千万次的问,戴的是它;开个人演唱会,唱弯弯的月亮,戴的还是它;甚至去参加中国好声音,当导师讲评学员,偶尔也能看到帽子的影子。
有次记者问他:“刘老师,您这帽子跟了您十几年了,不换换吗?”他当时正笑着拍帽子,说:“换?这帽子可金贵着呢。你看这欢欢,当年奥运会唱那首歌,就是和它一起‘出道’的,留着,念想。”
念想——这两个字,分量可太重了。
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,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?是“百年奥运梦想终于实现”,是“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开放和自信”,是那年夏天,全中国守在电视机前,看着鸟巢上空的大脚印,看着李宁“飞天”点燃主火炬,看着刘欢和莎拉·布莱曼的我和你,眼眶发热。
而刘欢,是那晚离“心脏”最近的人之一。他站在场中央,用他那略带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声音,唱出了全世界的“和平与爱”。那顶帽子上的福娃欢欢,代表着“欢庆、喜悦、热情”,不正是当时所有中国人的心情吗?
所以你看,他戴的哪里只是一顶帽子?那是2008年那个夏天,属于整个国家的“高光时刻”,是他作为“中国歌手”,站在世界舞台上最深的“记忆锚点”。每次戴上它,好像就能回到那个夜晚,听到全场的欢呼声,看到鸟巢里闪烁的星光。
而且你还发现没?刘欢对“欢欢”好像真的有特别的偏爱。不止是帽子上,后来他过生日,粉丝送的礼物里有福娃玩偶,他总把“欢欢”摆在最显眼的位置;有次采访,记者问“您觉得五个福娃里谁最像您”,他想都没想就说:“欢欢啊,性格开朗,还爱笑,跟我挺像的。”
你看,一个人对一件物品的偏爱,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。它可能是某段刻骨铭心的经历,可能是某个重要的人,也可能是某个时代的印记。就像刘欢和这顶“奥运福娃帽”,它见证过他站在世界之巅的时刻,也封存了亿万中国人共同的青春记忆。
15年过去了,刘欢的头发白了些,唱歌的声音也多了些岁月的沧桑,可那顶帽子和上面的福娃欢欢,却依旧像当年那样,笑得灿烂,充满力量。
现在再想想,刘欢为什么一直戴着它?或许答案早已藏在那些“念想”里——不是怀旧,而是铭记;不是固执,而是深情。就像我们每个人心里,都藏着那样一件“老物件”,它普通,却珍贵;它不起眼,却装着我们回不去的,最好的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