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,深夜加班的网约车司机老张车里循环着一首歌:"北京的冬天没有雪,却有你的笑容在我心间..."沙哑的嗓音配上简单的吉他伴奏,把他拉回了九十年代老家煤油灯下听歌的日子。他不知道的是,这首歌的演唱者乌拉多恩,正是那个在好声音舞台上被刘欢拍着肩膀说"你是我见过最有故事的学生"的歌手。
从草原牧羊人到"刘欢弟子":被时光掩埋的宝藏声音
提到乌拉多恩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"谁?"但只要哼起乌拉多恩的夏天,无数人都会恍然大悟:"是他啊!"这个1987年出生在内蒙古草原的男孩,从小跟着羊群长大,用歌声驱散牧场的孤独。2005年,他揣着攒了三年的3000块钱来到北京,在酒吧里卖唱时,被台下偶然听到的刘欢记住了。
"他的声音里没有技巧的痕迹,却有生活磨出来的褶皱。"刘欢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评价这个弟子。次年,乌拉多恩以旁听生的身份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刘欢,系统学习音乐理论。但比起学院派的精致,他更痴迷于把老牧民的民间调子、街头巷尾的市井声音编进旋律里。这种"土味美学"让他在同期学生中显得格格不入,却也为日后的创作埋下了伏笔。
乌拉多恩的夏天:一首歌如何戳中时代痛点?
2012年,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舞台上,乌拉多恩抱着破旧的吉他,开口唱了自己写的乌拉多恩的夏天。他没有炫技,甚至有些紧张,但"奶奶的蒲扇摇啊摇,摇过了我的童年"这样的歌词,让四位导师同时转身。
那首歌后来在网易云音乐获得了超过2亿次的播放,评论区里:"听着听着就哭了,像被时光撞了一下腰""现在还有这么会讲故事的音乐人吗?"有人说,这首歌成功靠的是"情怀",但深挖下去会发现,乌拉多恩写的是每个普通人的生命切片——夏天的蝉鸣、冬天的炉火、离别时的站台,这些被快节奏生活忽略的细节,被他用最质朴的方式捡了起来。
刘欢当时不止一次在节目中强调:"乌拉多恩不是要成为第二个我,他要成为他自己。"这种对原创的鼓励,让观众记住了这个"刘欢最特别的学生"。
从热搜到沉寂:当"宝藏歌手"选择不迎合
乌拉多恩的夏天爆火后,无数的商演、综艺邀约找上门,甚至有公司开出百万年薪让他翻唱流行歌。但乌拉多恩都拒绝了。"我不想把写歌当工作,那样我会讨厌它。"他带着积蓄回到内蒙古,在草原上租了间小木屋,一写就是三年。
2016年,他带着第二张专辑归途重返大众视野,这张完全自费制作的作品没有一首"口水歌",却因为"太慢""太忧伤"销量惨淡。有人说他"不知变通",但他却在采访里笑着说:"草原上的风不会因为有人催就跑得快,好的歌也不能为了赶流量就急着出来。"
这几年,乌拉多恩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里。有人说他江郎才尽,也有人在短视频平台偶尔能刷到他——背景依旧是草原,怀里抱着那把老吉他,唱着新写的牧羊人的月亮,评论区里几百条留言都是"你还活着啊""等你发新歌等得好苦"。
为什么我们总在"歌红人不红"时才想起宝藏?
乌拉多恩的故事,让我想起无数像他一样的音乐人:李志、燕池、陈鸿宇...他们不靠热搜、不炒绯闻,却用作品在无数人的心里刻下了印记。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,"刘欢的学生"这个title本该是他最大的捷径,但他偏偏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——慢慢来,比较快。
前几天刷到乌拉多恩的朋友圈,他晒着草原上的雪,配文:"写歌的人,心里总要有一片不融化的雪。"突然明白,为什么刘欢那么看好他:在这个急着要答案的世界,总有人愿意用时间去问问题;在这个追逐热点的时代,总有人把心揣在作品里。至于红不红,或许本来就没那么重要。就像他歌里唱的:"花儿开了会谢,但风永远记得香。"
现在,你手机里还有那首乌拉多恩的夏天吗?评论区聊聊,你还记得哪些"歌红人不红"的宝藏歌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