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好汉歌里那声撕裂天际的唢呐,凭什么成了刻在8090后DNA里的热血密码?

1998年的夏天,我蹲在邻居家14寸的彩电前,跟着水浒传片头曲吼出“大河向东流啊”,眼前晃过李雪健老师扮演的宋江,还有那一群操着家伙、眼神里冒着火的梁山好汉。但最让我头皮发麻的,不是武松打虎的狠劲儿,也不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蛮,而是歌里那声突然炸响的唢呐——像一头从旷野里冲出来的狮子,带着土腥味和酒气,直接把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的江湖气,怼进了每个人的骨头缝里。

刘欢好汉歌唢呐

后来才知道,那不是一首普通的歌,更不是随便找来配乐的唢呐。那是刘欢用三年时间“磨”出来的好汉歌,更是他给“江湖”二字,塞进去的一颗活着的魂。

一、刘欢给水浒传写歌时,藏着个“不正经”的念头

刘欢好汉歌唢呐

1997年,水浒传剧组找到刘欢,让他写主题曲。当时的刘欢,早就是内地乐坛的“定海神针”——少年壮志不言愁唱出了时代的声音,弯弯的月亮成了民谣的标杆。但他接下这个活儿,却没急着拿谱子,反而跑去找导演张纪中“聊天”。

“你们想让观众看完水浒,记住什么?”刘欢抱着吉他,斜坐在导演组的沙发上,眼里闪着光。张纪中说:“得有劲儿!得有那股‘大碗喝酒、大块吃肉’的江湖气,还得有‘替天行道’的悲壮。”

刘欢好汉歌唢呐

刘欢点了根烟,烟雾里飘出一句话:“那咱不按‘正道’来,用民间调子试试?”

民间调子?当时的主流乐坛,写主题曲讲究“大气磅礴”,要么是交响乐,要么是流行美声,谁会把民间小调、唢呐这种“土乐器”,往一部古典名著里塞?但刘欢偏要试——他知道,水浒传里的好汉,不是朝廷里的公子哥,是黄河边上扛锄头的农民,是市井里打架的混子,他们的歌,就该带着泥巴味儿。

于是他跑到河北、山西的乡下,跟着鼓书班子听老艺人唱“莲花落”,蹲在村口看唢呐匠办红白事。他发现,唢呐这东西太“江湖”了——高兴起来能吹得满街飘酒香,悲起来能把人的眼泪吹碎,吼起来连天上的云都得裂开道缝。他当场就决定:“好汉歌里,必须得有一声唢呐,而且要最狠的那一声!”

二、那声唢呐,是郭雅志“吹”出来的江湖气

要找到能驾驭“江湖气”的唢呐手,刘欢想了好久。最后找到了中央民族乐团的唢呐演奏家郭雅志——这人在圈内有个外号“唢呐王”,不仅能把唢呐吹出百鸟朝凤的灵,也能吹出十面埋伏的狠。

录音那天,刘欢带着郭雅志进了棚。他没说太多“技术要求”,只是放了一段水浒传里“林冲风雪山神庙”的片段,然后指着唢呐说:“你想想,林冲在风雪里走,后面是高俅的追兵,前面是茫茫的大雪,他心里憋着什么?是憋屈,是不服,是想抄起丈八蛇矛反了天的那种劲儿!你就把这劲儿,用唢呐‘吼’出来!”

郭雅志抱着唢呐,试了好几次。第一次太“正”,像宫廷里的号角;第二次太“软”,像姑娘家的哭腔;第三次,他猛地吸了口气,唢呐声像箭一样冲出喉咙——高亢、嘶哑,带着点破音的裂纹,却像一把生锈的刀子,直接劈开了录音棚里的空气。

刘欢眼睛一亮,拍着桌子喊:“就是这个味儿!生猛!带土腥味!像好汉喝了一口烧刀子,把喉咙烫出了血!”那段唢呐后来被剪进了歌的副歌前,像一声战鼓,把“大河向东流啊”的气势,直接顶到了天花板。

三、为什么那声唢呐,能让我们一听就起鸡皮疙瘩?

后来我问过很多8090后,他们听好汉歌时,最记得的是什么?有人说记得李雪健老师的“替天行道”,有人说记得武松打虎的场面,但几乎所有人都说:“记得那声唢呐!一响起来,就像有人在你身后踹了一脚,热血全冲到脑门上!”

为什么?因为我们打小就知道,唢呐不是“雅乐”,是老百姓的“心声”。谁家办喜事,得用唢呐吹个百鸟朝凤,图个热闹;谁家丧事,得用唢呐吹个哭长城,图个解气;但像好汉歌里这样的唢呐,是“怒吼”——是受了冤屈的人想喊不敢喊,是憋着一口气的人想拼一拼,是老百姓心里那股“天塌下来也得扛着”的狠劲儿。

刘欢太懂这个了。他没把唢呐当“点缀”,当成了好汉歌的“魂”。就像他在一次采访里说的:“民间乐器的力量,不在于它多复杂,而在于它藏着老百姓的脾气。唢呐一响,不管你是谁,都得跟着它的节奏走,因为那是咱刻在骨头里的东西。”

四、25年过去,为什么我们还是想听那句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?

去年我去看一场音乐节,台上是个年轻的民谣乐队,唱到好汉歌时,观众突然跟着一起吼,有人还举着唢呐形状的灯牌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25年了,为什么好汉歌还是我们的“热血密码”——因为那声唢呐里,藏着我们从来没有丢掉的“好汉精神”。

不是说要打架斗狠,而是在遇到不公时,敢站出来说一句“这不公平”;不是说要江湖义气,而是在朋友需要时,能伸出手说“我帮你”;不是说要“替天行道”,而是记住,咱老百姓的骨子里,有股不服输的劲儿,有股“该出手时就出手”的胆气。

就像刘欢当年说的:“好汉歌不是唱给古人的,是唱给每一个普通人的。”你看,那些梁山好汉,不是什么神仙,就是一群想好好活着、想活得像个人样的普通人。他们的故事,也是我们的故事;他们的唢呐,也是我们的声音。

现在每次听到好汉歌里那声唢呐,我还是会想起1998年的夏天,想起蹲在邻居家看电视的日子,想起跟着吼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自己。原来,有些声音真的不会老,它就像一个老朋友,在你想要放弃时,在你觉得委屈时,在你需要一点勇气时,在你身后轻轻吹响——告诉你:“别怕,你是好汉,你敢闯!”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