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奕:在流量裹挟的娱乐圈,这个“非典型艺人”凭什么被时代记住?

说真的,这些年你刷到过刘欢奕吗?不是热搜上的红毯造型,也不是短视频里的片段cut,而是某个深夜突然想起的旋律,或是某部老剧里那个让你眼眶一热的角色。在这个人人争当“顶流”的时代,他像棵慢慢生长的树,不抢风头,却总能在不经意间落下让人记得的叶子——有人称他“被低估的宝藏”,有人说他“娱乐圈的一股清流”,但更多人看完他的采访,会忍不住问:刘欢奕,到底是怎么活成“非典型艺人”的?

刘欢奕

从“北漂少年”到“幕后到台前”,他走的每一步都带着“笨拙的真诚”

2008年,19岁的刘欢奕揣着攒了三年的生活费,从河南老家挤上绿皮火车去北京。没背景、没资源,他先是住进了月租500块钱的地下室,白天在剧组跑龙套,晚上在酒吧驻唱。有次演一个“路人甲”,导演说“你就往那儿站着,别出声”,他却琢磨着这个角色可能刚丢了工作,眼神里该带点麻木又有点不甘,结果导演愣住:“这小子,演戏还挺有想法?”

刘欢奕

这个“想法”不是天生的。为了学表演,他泡在电影院看肖申克的救赎十几遍,笔记本上记满“安迪越狱时眼神的变化”;为了练台词,他把台词本贴在床头,刷牙时背、吃饭时背,甚至做梦都在背。有次在剧组打杂,无意间听到导演说“现在年轻演员不愿意吃苦”,他当场就红了眼眶——不是委屈,是怕自己“不够努力,就配不上演员这个称呼”。

转折点出现在2012年,他演了一部小成本话剧平凡的世界,饰演孙少平。戏里,他在矿井下背煤脊背被磨出血,戏外,他真的跟着煤矿工人体验生活,每天扛着几十斤的煤走几公里,手掌磨出厚茧。有次演出结束,台下坐着一位老导演,拉着他的手说:“你有‘劲儿’,这劲儿是生活给的,不是演出来的。”后来,老导演给他推荐了一个角色——在白鹿原里饰演“鹿兆鹏”,虽然戏份不多,但他跟着陕西方言学了三个月,连当地老乡都夸“这娃说话味儿对”。

越是“逆流而上”,他越要守住“艺人的本分”

2018年,真人秀井喷,刘欢奕接到一个邀约:让他去当“综艺咖”,只要愿意“制造话题”,就能一夜爆红。他想了三天,拒绝了。“综艺能让人认识你,但认识你之后呢?总得拿出点真东西吧?”他宁愿花时间磨演技,也不愿意在镜头前“演自己”。

有次拍一部年代戏,他饰演一位抗日战士,需要在零下十几度的水里泡三天。为了不影响拍摄,他不戴护具,结果冻得高烧39度,片场医生让他休息,他却说“这场戏是关键,少一句都不行”。导演后来回忆:“刘欢奕那场戏,眼睛里的血丝都是真的,那种孤勇感,演不出来。”

他也不是没“吃过亏”。2015年,他演了一部网剧,戏份不多,但角色深入人心,很多人记住了他。结果制作方想让他“做数据、炒作”,他直接拒绝:“数据是假的,热度也是假的,观众的口碑才是真的。”后来那部剧“爆”了,他却没沾多少光,反而在采访里说:“流量像潮水,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。我宁愿慢慢游,也不想被潮水冲走。”

比“演技”更动人的,是他对待生活的“热气”

刘欢奕的微博,很少有商业推广,大部分是“碎碎念”:今天吃到一家好吃的面条,拍了张图;在公园看到老人下棋,录了段视频;粉丝给他留言“最近很难过”,他回复深夜发了一段自己弹的钢琴曲,配文“生活再难,也得给自己找点甜”。

有次拍完戏,在剧组遇到一个小演员,孩子父母离异,性格孤僻。刘欢奕每天收工后都陪他聊天,教他折纸,还把自己小时候用的文具送给他。后来孩子跟他说:“欢奕哥哥,我觉得你像太阳。”他把这句话记在心里,说:“演员的职责,就是传递温暖。就像小时候看过的电影,那些角色教会我勇敢、善良,现在我也有机会,让别人感受到这些。”

他对待粉丝也很“特别”。从不搞“见面会”“签售会”,反而会定期给粉丝写手写信,信里没有客套话,都是“最近你工作上顺利吗?”“上次你说生病了,好点没?”有次粉丝问他“你不觉得我们太热情了吗?”他说:“你们不是粉丝,是朋友。就像我走在路上,有人认出我,说‘嘿,你演的那个角色我很喜欢’,我就觉得,值了。”

写在最后:娱乐圈需要“刘欢奕式”的“慢”

有人说,刘欢奕“太慢”了,慢得跟不上时代。但你看他演的每一个角色,都能从中看到生活的影子;他唱的每一首歌,都带着岁月的温度。在这个追求“速成”的时代,他用“慢”告诉我们:真正的成功,不是一蹴而就的热度,而是日复一日的积累;真正的艺人,不是靠流量堆砌的偶像,而是能走进观众心里的人。

或许,刘欢奕永远不会成为“顶流”,但他会成为“时代记得的人”。就像他自己说的:“我就像个种地的,春天播种,秋天收获,不着急,慢慢来,总会有收成。”而你呢?有没有在娱乐圈里,找到这样一个让你“慢慢喜欢”的人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