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大弟子翻唱我是鱼?这首20年前的老歌,藏着他最敢唱的“真心话”?

那天晚上,上海梅赛德斯中心的灯光暗了又亮,大屏幕上跳出“陆远”两个字时,后台的助理忽然拽了拽他的衣角:“哥,真要唱我是鱼?刘欢老师知道了不会‘批评’你?”他笑着拍拍助理的手,台上主持人已经对着观众席喊道:“接下来这首歌,可能很多年轻人没听过——但陆远说,这是他‘藏了二十年’的答案。”

刘欢大弟子唱我是鱼

他不是“第二个刘欢”,是“第一个陆远”

要说陆远,在华语乐坛算个特别的存在——中央音乐学院科班出身,美声功底能拿下国际声乐比赛金奖,却被刘欢在课上“钦点”为“可以教别人的弟子”;出道时被贴上“刘欢大弟子”的标签,却十年没翻唱过老师一首代表作,反而一头扎进音乐剧、民谣、甚至电子音乐里,成了圈里“最不听话的优等生”。

刘欢大弟子唱我是鱼

“总有人问我‘为什么不像刘欢老师那样唱’,我就想问问——弟子就得是复制品吗?”陆远后来在采访里说这话时,眼睛亮得像颗星星,“刘欢老师第一堂课就告诉我们:‘唱歌要先懂“人”,再懂“声”。我唱的是我的经历,你得唱你的。’”

我是鱼:20年前,写的是每个“迷路的孩子”

刘欢大弟子唱我是鱼

我是鱼这首歌,00后可能真没听过。原唱王筝,2003年收在专辑春风里的歌,当年和后来宁夏一样是电台常客,却没火成“爆款”。歌词简单得像首童谣:“我是一只鱼,一只游来游去的鱼,想要游到大海去,可大海在哪里……”旋律带着点淡淡的忧伤,像夏天傍晚的蝉鸣,闷闷的,却让人忍不住反复听。

“我第一次听这首歌,是18岁那年,刚考上中央音乐学院。”陆远在演唱会的VCR里说,“那天我在琴房练到半夜,耳机里随机播到这首歌,唱到‘可大海在哪里’时,我忽然哭了——那时候我刚离开老家北京,觉得自己像条被扔进鱼缸的鱼,拼命想游到‘更大’的地方,却不知道‘大海’到底在哪。”

这首歌后来成了他私藏的“情绪解药”:演出前紧张就循环它,遇到挫折骂自己“你这条没方向的鱼”,甚至在刘欢老师鼓励他“别怕尝试不同风格”时,他把这首歌改编成了略带蓝调的版本,唱给老师听——刘欢听完,沉默了半分钟,拍着他的肩膀说:“这回,你唱‘懂’了。”

当他唱“我是一只鱼”时,台下的“鱼们都哭了”

上海演唱会的现场,陆远没穿华丽的演出服,就一件简单的白T恤,抱着把木吉他。前奏一起,台下的荧光棒忽然亮起一片——很多观众举着手机,屏幕上是我是鱼的歌词截图。“有人说是我提醒了他们这首歌,”陆远在直播后说,“其实是我被他们提醒了:原来20年前,那么多人都当过‘迷路的鱼’。”

他唱到“游啊游,游啊游,游不到头的路”时,声音有点哽咽,却还是笑着:“你看,我游了20年,终于找到我的‘海’了——不是别人的舞台,是唱自己想唱的歌,是让你们知道,‘陆远’不是‘刘欢的影子’,是会哭、会笑、会迷茫的‘陆远’。”台下有个男生举着牌子:“我也是鱼,一起游!”他笑着冲那个方向比了个“游”的手势,全场爆笑,眼眶却都红了。

“刘欢老师后来给我发消息,就三个字:‘唱得好’。”陆远说,“我知道,他夸的不是技巧,是我终于敢把‘真心话’唱出来了——就像我是鱼里写的,‘就算游不到大海,我也见过路上的光’。”

真正的传承,不是“复制火”,是“借火种”

这几年总有人说“华语乐坛没新歌”,可翻翻老歌库,多少好歌被藏在角落?陆远唱我是鱼,不是“怀旧”,是提醒我们:好歌不怕老,怕的是没人敢唱自己的“真心话”;歌坛不怕没新人,怕的是总想让新人活成“模板”。

“刘欢老师给我的‘火种’,不是让我模仿他的火焰,是让我用自己的柴,烧出自己的光。”陆远在演唱会的最后说,“希望每个在音乐路上的人,都能找到自己的‘大海’——哪怕它小到像个鱼塘,只要是你真心想游的地方,就是对的。”

你看,原来最厉害的“传承”,从来不是“成为谁”,而是“敢做自己”。就像那条叫“陆远”的鱼,游了20年,终于游到了属于自己的海。而我们这些听着歌长大的“小鱼”,也在他的歌声里,找到了继续往前游的勇气——毕竟,“大海”在哪不重要,重要的是,我们游过的每一条河,都算数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