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几天,一张刘欢在加油站加油的照片悄悄传开了。照片里的人没什么特别打扮,深色外套,棒球帽压得低低的,手里拿着油枪,正弯腰盯着油表——很难想象,这会是那个在舞台上唱好汉歌时声如洪钟、被观众称作“刘老师”的歌坛重量级人物。
消息一出,评论区比加油站还热闹。“刘欢自己加油?”“这帽子压的,我差点没认出来!”“这背影,也太普通了吧!”……有人觉得“大明星该有排面”,有人感叹“接地气”,还有人忍不住问:“都这地位了,还用自己动手加油?”
其实要我说,我们惊讶的点,或许根本不在“刘欢在加油”,而在“他居然能这样加油”。
这几年见惯了明星的“人设”——要么是“永远精致”的偶像,机场照永远是全妆加名牌,连系个鞋带都要被拍成时尚大片;要么是“努力到极致”的工作狂,连喝水都要上热搜,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多拼。可刘欢呢?他像是娱乐圈里的一股“清流”,从不刻意端着。
还记得早些年有记者问他“会不会因为外形影响舞台表现”,他直接摆摆手:“我唱的是歌,不是脸。”这些年他发福明显,有人偷偷议论,他笑着说:“我这体重,都是岁月给的沉淀。”后来身体原因减少公开露面,安心在家养身体、陪女儿,别人替他“可惜”,他反倒乐得自在:“人这一辈子,总得给自己留点时间喘口气。”
这次被拍到在加油站,更像是他日常的“裸露”——没有团队跟拍,没有造型团队,甚至连帽子都是随便扣上的,就是为了不被人认出来。工作人员后来说,刘欢那天加完油,还笑着跟他们闲聊几句,“说好久没自己加油了,觉得挺有意思”。你看,哪里有什么“明星架子”,就是个普通人,开车到加油站,自己加个油,顺便跟工作人员打声招呼。
可能有人会说:“不就是次加油吗?谁还没加过油,至于这么夸张?”
还真“至于”。在这个“人均人设”的时代,我们太久没见过这样不藏不掖的明星了。他们好像天生就该活在聚光灯下,一举一动都要被解读成“营业”,连私下吃碗面都要考虑“会不会上热搜”。可刘偏不,他偏要把“明星”这个词从神坛上拽下来,告诉你:“我也是过日子的人,也要加油,也要堵车,也会因为油价涨了而念叨两句。”
这种“真实”,比任何“人设”都有力量。就像他当年唱好汉歌,“大河向东流哇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,唱的是江湖豪情,也是普通人的快意恩仇;后来唱从头再来,唱的是人生起落,也是普通人跌倒了再爬起来的韧劲。他的歌里有烟火气,他的生活里也有——这不正是艺术最本来的样子吗?艺术源于生活,又高于生活,可如果离生活太远,那艺术就成了空中楼阁,没了温度。
说到底,我们惊讶的不是“刘欢在加油站”,而是突然发现:原来那个被我们仰望的“歌坛常青树”,其实一直活得热气腾腾,像个普通人一样,认真地过着自己的日子。
这让我想起有次采访一位老导演,他说:“真正的艺术家,从来不怕‘接地气’,因为他们知道,艺术的根,永远扎在最普通的生活里。”刘欢大概就是这样的艺术家——他站在舞台上时,是光芒万丈的“刘老师”;走下舞台后,是会自己加油、会跟人闲聊的“刘欢”。
所以啊,下次再看到“明星在加油站”这种新闻,我们或许不必再惊讶。毕竟,谁的生活不是由这些鸡毛蒜皮的普通瞬间组成的呢?明星也是人,会疲惫,会需要自己加油,会在某个瞬间突然卸下所有光环,露出最真实的样子。
只是不知道,下次刘欢再被拍到加油时,我们能不能少问一句“这合不合适”,多想一想:原来,真实的魅力,从来不需要“人设”来加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