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和那英到底是哪年出道?那些被时间模糊的“出道定义”,你真的搞明白了吗?

要说清楚刘欢和那英到底哪年出道,咱们得先掰扯明白一个问题:娱乐圈里的“出道”,到底指的是啥?是第一次在舞台上唱歌?还是第一张专辑发行?或者是靠某首歌突然火遍全国?这事儿搁现在其实挺复杂的,可要是回到刘欢和那英那会儿,反而更讲究“作品说话”——没点儿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,谁敢说自己是“歌手”啊。

刘欢和那英是哪年出道的

先说刘欢:从校园舞台到“万人迷”,少年壮志不言愁是他真正的“出道作”?

提到刘欢出道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“早就火了”,但具体年份,估计不少人得犹豫。其实他的音乐起点,比大众认知的还要早。

刘欢和那英是哪年出道的

刘欢1959年出生,1981年考入国际关系大学,就在大学期间,他已经是校园里的“歌神”了。1985年,还在上大四的刘欢,被导演张宏森(后来执导中国民警的导演)看中,为电视剧热血军团演唱插曲少年壮志不言愁。这首歌后来成了经典,但要说这是不是他的“出道作”,其实还有个细节:更早的1984年,刘欢就曾参加央视的九州方圆晚会,演唱了严守纪律歌,那时候他还没毕业,已经在 national 级的舞台上露过脸了。

不过,真正让刘欢从“校园歌手”变成“专业歌手”的,还得是1987年的雪城主题曲心中的太阳。这首歌改编自东北民歌,刘欢用高亢又带点粗粝的嗓音唱出了“人间呀什么路最难行”的沧桑,一下子火遍了全国。当时录音带的盗版卖疯了,很多人买磁带就为了听这一首。所以严格说,1985年少年壮志不言愁算是“初露锋芒”,1987年心中的太阳才是他真正“出道”——也就是靠作品确立歌手身份,进入大众视野的转折点。

刘欢和那英是哪年出道的

再看那英:从“便利店女孩”到“东北大妞”,首张专辑才宣告正式“入行”

那英的出道故事,比刘欢更“接地气”,甚至带点“闯荡江湖”的味道。她1967年出生在沈阳,16岁就常在沈阳的饭店、舞厅唱歌,每个月能挣几十块,比同龄人“出道”早得多——但那时候谁能说她是“歌手”呢?顶多是“走穴歌手”,连编制都没有。

真正让那英走到专业层面的,是1988年。这一年,21岁的她参加了央视的“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”,唱了一首山不转水转,拿了专业组通俗唱法优秀歌手奖(二等奖)。同年,她在广州音像公司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山不转水转,里面收录了山不转水转城市的脚步等10首歌。这张专辑算是她正式“入行”的标志——有了属于自己的作品,签了公司,开始往“职业歌手”的路走了。

不过大众知道那英,还要等到1990年。那一年,她为电视剧渴望演唱插曲山不转水转(电视剧版),又被选为央视春晚演唱嘉宾,唱了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。春晚舞台一亮相,那个扎着马尾、嗓音高亢的“东北大妞”才算真正火进千家万户。所以严格说,1988年发专辑是“出道”,1990年春晚才是“走红”——出道和走红之间,差了“被全国观众记住”这关键一步。

为啥他们的“出道年份”总被说错?聊聊“出道”和“走红”的距离

你看,刘欢的“出道时间”有人说是1985年,有人说是1987年;那英有人说是1988年,也有人说是1990年——这跟大家对“出道”的理解太有关系了。

现在的娱乐圈,“出道”好像变得简单了:参加个选秀节目、发个单曲、甚至拍个网剧,都能被喊“出道”。但在刘欢、那英那个年代,“歌手”是份正经职业,得有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,还得有专业机构的认可(比如获奖、发专辑)。所以刘欢靠少年壮志不言愁心中的太阳走进大众视野,那英靠首张专辑和春晚舞台站稳脚跟,这些才算“出道”。

更关键的是,他们的走红都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刘欢火了之后,也没急着捞钱,反而去美国留学深造,回来后唱千万次的问好汉歌,一首比一首经典;那英更是熬了10年,从东北一路唱到北京,从模仿苏芮到形成自己的“那氏唱腔”,直到1995年征服一炮而红,才成了“乐坛一姐”。这漫长的积累期,现在的年轻艺人怕是想都不敢想。

最后说句实在话:比起“哪年出道”,他们凭什么火了一辈子?

其实问“刘欢和那英是哪年出道”,不如问“他们凭什么这么多年还有人听”。刘欢的歌声里有知识分子的厚重,好汉歌里有江湖气,丁香花里有细腻;那英的歌声有东北人的直爽,征服里有撕心裂肺的痛,默里有“默然相爱寂静欢喜”的克制——这些作品,是真正能穿过时间,留到人心里的。

现在的娱乐圈,“出道快,凉得更快”成了常态,但看看刘欢和那英,从80年代唱到现在,演唱会照样场场爆满。说到底,“出道”只是起点,能留下多少好作品,才是评价一个歌手的硬道理。所以啊,别纠结到底是哪一年了,记住那些陪你长大的歌,比啥都强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