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十年后为何还有人记着刘欢2016鸟巢演唱会?除了好汉歌,他到底还留下了什么?

2016年那个初夏的北京,鸟巢的夜风里裹着点儿躁动。不是当下演唱会常见的荧光棒海洋和尖叫应援,而是另一种——上千人跟着哼唱弯弯的月亮时,声音会不自觉地从低语汇成洪流,又在“岁月啊,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”的尾音里,集体缄默成潮汐般的温柔。

那天晚上的刘欢,穿一件简单的黑色T恤,头发有些凌乱,站在舞台中央像棵老树,根深叶茂,不用刻意摆弄姿态,自有分量压得住场子。距离他上一次在鸟巢开唱,好像隔了整个青春——有人带着孩子挤在前排,小家伙攥着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歌词本,问“爸爸,这就是你说的刘欢爷爷吗?”也有人从南方辗转三趟高铁,只为听他把千万次的问唱到“我听过你的歌,我的夜里没有眠”时,眼眶发烫。

那天晚上,他几乎没怎么说话。音乐响起来,他就闭上眼睛沉进去,像掉进了自己挖的井里,井里全是陈年老歌,时间泡得发软,咬一口都是滋味。亚洲雄风的鼓点震得胸口发麻,台下突然有人喊“刘欢老师,跑起来啊!”他扯着嘴笑笑,脚下却挪了半步,把麦克风往前递了递:“你们唱,我给你们伴唱。”于是四万人的体育场,跟着他那些年写进一代人DNA的旋律,从从头再来吼到我和你,连保洁阿姨都在过道里跟着跺脚。

刘欢2016鸟巢演唱会

最绝的是好汉歌。刚起头前奏,全场都疯了——不是现在演唱会那种整齐划一的套路应援,而是七嘴八舌的“大河向东流啊”,方言混着京腔,老爷子自己都乐了,摆着手:“慢点儿慢点儿,我得喘口气!”后来干脆把话筒架一调,抱着胳膊站在台上,看四万人把他的歌吼成江湖。唱到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时,他突然朝台下比了个“嘘”的手势,等全场静下来,才压着嗓子补了句:“该吼的时候,还得吼。”那晚的好汉歌,最后是在笑声和掌声里收的尾,没人觉得敷衍,反而像在村口大槐树下听老故事,说到热闹处,连邻家大爷都跟着拍大腿叫好。

可要是只说他唱了老歌,那就太小看刘欢了。那天晚上,他把北京北京改成了摇滚版,崔健的嘶吼撞上他醇厚的假声,像两代人在隔空对话;唱橄榄树时,钢琴声砸在风里,台下突然有姑娘哭出声——“多少人在李泰祥的旋律里长大,却在刘欢的歌声里,突然听懂了‘不要问我从哪里来’的孤独啊。”后来的媒体写这场演唱会,总说“情怀牌打得漂亮”,但真正在场的人都知道:哪是什么牌啊,他只是把自己一辈子攒的音乐真心,揉碎了抖在舞台上,你接得住,就懂了。

十年过去了,多少人演唱会记不住嘉宾是谁,却记得2016年鸟巢那个晚上,刘欢唱弯弯的月亮时,灯光打在他脸上,眼角的皱纹像极了歌词里“岁月的船”。有人说他“过时了”,可每年KTV里好汉歌还是必点,千万次的问依旧能戳中深夜emo的人。或许真正的好音乐,从不需要靠流量证明——就像刘欢那天晚上站在台上,不炫技,不煽情,只是唱着,就让四万人相信:有些声音,真的能跨过时间,活成一代人的背景音。

后来有记者问他,那场演唱会最难忘的是什么。他想了半天,说:“散场时,听见有人哼我和你,跑调跑得离谱,但声音特别亮。”原来啊,所谓经典,从不是被束之高阁的标本,而是像那天晚上的风一样,吹到谁心里,谁就跟着唱起来的,那一点点说不清道不明的,叫做“活着”的东西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