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60岁刘欢再登万人舞台:当“嗓子坏了”变成“从头再来”,我们真的读懂了他的“轴”吗?

提起刘欢,你脑子里会跳出什么词?

刘欢 重头再来

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弯弯的月亮里“岁月静好”的温柔,还是春晚舞台上永远稳如泰山的“定海神针”?

但你可能不知道,就在几年前,这位华语乐坛的“活化石”几乎要和麦克风说再见——血管瘤侵蚀右耳听力,声带受损导致说话都费劲,连医生都说:“你这嗓子,以后别想再唱歌了。”

刘欢 重头再来

可现在,60岁的他不仅站在万人体育馆开唱,连唱三小时不带喘;不仅上了综艺当导师,被年轻人夸“比AI还会调嗓”;甚至在采访里笑着说:“嗓子坏了怎么了?重头再来呗,反正我‘轴’,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。”

从“歌坛王炸”到“几乎失声”:那些年,刘欢到底经历了什么?

1990年,还是北京高校老师的刘欢,因为为北京亚运会献唱亚洲雄风一炮而红。那时候的他,声音像被施了魔法——高音能冲破云霄,低音能沉入海底,情感浓得像陈年老酒,听的人浑身起鸡皮疙瘩。

后来的20年,他成了华语乐坛的“不老传说”:张学友说“他是我的偶像”,那英说“刘欢的歌我一首都不敢碰”,央视想办晚会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。没人怀疑,他会一直站在金字塔尖。

但2010年,命运给了他当头一棒。

为了给父亲治病,刘欢拼命工作,昼夜颠倒,压力大到整夜失眠。某天在录音棚,他突然觉得耳朵里像塞了团棉花,声音怎么都找不准。一查,右耳听神经瘤压迫面神经,导致中度耳聋,手术摘除肿瘤后,声带也受损了——“声音像破锣,高音上不去,低音下不来,说话都费劲。”

最惨的时候,他躲在录音棚里哭了三天。看着自己唱了半辈子的歌,如今却连一句都唱不出来,那种挫败感比失业还让人崩溃。“我盯着镜子里的自己,问:‘刘欢,你以后还能唱歌吗?’”

但终究,他没有认输。

“嗓子坏了,我就改道走”:“轴”老头用10年拼出第二条路

有人劝他:“刘老师,别硬撑了,转向幕后吧,当评委、做综艺,轻松又有面子。”

他“轴”起来,九头牛都拉不回:“唱歌是我命,就算嗓子哑了,我也要把它‘捡’回来。”

于是,近10年,刘欢活得像个“苦行僧”:

每天早上5点起床,练声1小时——从“啊”“咪”开始,一遍遍练气息,练咬字,练耳朵的听感。哪怕嗓子疼得像吞刀片,也不敢停歇。“医生说我的声带像磨薄的砂纸,不能再受伤,可我停得下吗?歌在脑子里转,不唱出来浑身难受。”

他开始琢磨“新唱法”:把戏曲的“气声”和流行音乐的“混声”结合,用假音代替真音,用情感弥补技巧。2019年,他参加歌手,唱完从前慢,评委席的杨坤眼眶都红了:“我从来没听过刘欢唱这种调调,破了,但立住了,这才是大师。”

除了唱歌,他还给自己找新活儿:当中国好声音导师,把几十年乐理知识掰碎了教学员;给动画片冰雪奇缘配中文版主题曲,连配音演员的角色都亲自打磨;甚至带着学生做音乐实验,用传统乐器玩电子音乐。“我没想过退休,唱歌、教学、创新,都是我‘重来’的方式。”

60岁再开万人场:他证明,“重来”从来不是年轻人的专利

2024年,刘欢“重新出发”巡回演唱会开到第三场,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座无虚席。当好汉歌的前奏响起,全场观众跟着合唱,他站在台上,声音比20年前多了几分沧桑,却比任何时候都有力量。

唱到弯弯的月亮时,他突然停下来,笑着对观众说:“你们知道吗?我差点再也唱不了这首歌了。今天站在这里,谢谢你们没放弃我,更没让我放弃自己。”

台下,无数人红了眼眶——他们看到的,是一个60岁老人的倔强,也是一个“过来人”的通透。

现在的刘欢,依旧“轴”:拒绝所有“情怀捞钱”的商演,坚持只唱自己想唱的歌;在综艺里从不端着,会跟着年轻人跳手势舞,也会因为学员不懂音乐着急拍桌子;采访里总说:“年龄只是数字,只要心里还‘滚烫’,就能从头再来。”

写到最后:真正的“重头再来”,是跌倒时敢拍拍土说“继续”

刘欢的故事,早就不是一个娱乐圈的传奇,而是给每个普通人的答案——

生活里总有“嗓子坏了”的时刻:是考试失利的绝望,是失业迷茫的恐慌,是受伤后再也回不去的过去。但刘欢用10年时间告诉我们:所谓“重头再来”,不是回到原点,而是在废墟上盖一座新的房子,哪怕比原来的小,也可能更结实。

60岁都能“再来一次”,我们有什么理由说“我不行”?

下次,当你觉得走不下去时,不妨想想这个站在台上,笑着说“我轴”的老人——真正的勇气,从来不是不会倒下,而是倒下后,还能拍拍身上的土,对着生活说:“来,我们再试一次。”

毕竟,只要你还敢唱,就永远没有“结局”这回事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