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、周华健、杨坤,当乐坛的“老炮儿”遇上“真性情”,你听过他们的歌,但懂他们的“拧巴”吗?

要说华语乐坛的“活化石”,绕不开刘欢、周华健、杨坤这仨。一个像坛陈年的酒,越品越有厚度;一个像棵常青树,永远枝繁叶茂;一个像块未磨的玉,带着股子野生的劲儿。他们仨搁一块,不像有些流量明星凑那么热闹,但只要开口唱,就能把人拉回不同年代的青春里——可你真琢磨过吗?这三个“老男人”,到底凭啥能唱几十年,还让人越听越上头?

先说刘欢:你敢信?那个“唱高音像呼吸一样简单”的大神,其实最怕“套路”

提起刘欢,脑子里第一反应肯定是弯弯的月亮里温柔的民谣,好汉歌里撕裂苍穹的“大河向东流”,还有北京欢迎你里自带仪式感的“我家大门常打开”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这个在舞台上“稳如泰山”的歌王,年轻时其实“拧巴”得很——明明可以靠颜值(年轻时的刘欢,妥妥的“教授型帅哥”),偏偏要靠实力;明明能唱各种商业神曲,非得憋着一股劲,要做“有骨头”的音乐。

刘欢 周华健 杨坤

当年好汉歌火遍全国,找他唱歌的络绎不绝,刘欢却接了个让所有人懵圈的活儿:给水浒传写主题歌。要知道,90年代末的乐坛,情歌当道,谁不想写征服心太软这类火遍大街的歌?刘欢偏不,他泡在书堆里啃水浒传,琢磨着“替天行道”的英雄气该怎么用音乐表达。后来好汉歌里的“嘿儿呀咿儿哟”,哪是什么“随便哼的”,是他把豫剧、山东梆子的元素揉碎了,反复改了十几版才成的。

更“拧巴”的是,后来他上我是歌手,有人劝他“唱点经典老歌保险”,他却选了难到崩音的暗香,还在采访里说:“我唱歌不是给耳朵听的,是给心听的。”你看看,这人是不是“轴”得可爱?可偏偏就是这份“轴”,让他的歌成了刻在华语乐坛DNA里的符号——不管过去多少年,只要弯弯的月亮前奏一起,你还是会想起夏天的晚风,和那个认真得有点可爱的“歌坛常青树”。

再说周华健:你以为他是“国民歌王”?其实他只是个“爱较真的老顽童”

周华健好像从来没“老”过。朋友一唱,哥们儿抹眼泪;花心一响,姑娘们跟着晃肩膀;让我欢喜让我忧前奏一起,谁还没为那年的初恋难过过?但你以为他天生就懂怎么写“大众爆款”?错了,这位“阳光大叔”的骨子里,藏着一股子“不撞南墙不回头”的较真。

当年刚出道的周华健,唱的是民歌,风格硬朗得很,跟后来“暖男”形象差了十万八千里。直到1987年,他出了张专辑我的心 skips a beat,公司让他唱情歌,他琢磨:“情歌不能光喊‘我爱你’,得让人听了心里发痒才行。”于是他跑去咖啡馆偷听情侣吵架,去公交站看年轻人等车时的表情,把“你皱眉时的小酒窝”“说话时总摸头发”这些细节写进歌里,花心就是这么来的。歌词“花的心,藏在蕊中,空把春偷偷许给风”,哪是什么浪漫想象,是他观察了三个月街头情侣后,才有的“人间清醒”。

最逗的是他开演唱会,从来不用“伴舞”“全息投影”这些花活儿,就抱着把吉他,跟观众唠嗑。“今天嗓子有点哑,但你们想听朋友,我就能把喉咙喊破。”有次唱风雨无阻,突然忘词了,他没慌,反而笑着说:“哎哟,老记性不如烂笔头,你们帮我接下来两句呗?”你看,哪有什么“天王架子”,就是个爱音乐、爱观众的“老顽童”。可就是这样一个人,用40年的时间,把“周华健”三个字,刻成了几代人的“青春BGM”。

最后说杨坤:那个被说“只会皱眉”的“歌手”,比谁都懂“真实比完美可贵”

提到杨坤,很多人第一反应还是中国好声音里那个皱着眉说“我是歌手”的导师,或者无所谓里“爱过的人我已不再拥有”的沧桑大叔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这个看起来“拽拽”的人,当年其实是个“音乐拼命三郎”。

杨坤刚出道那会儿,嗓子条件不算顶尖,但特别有个人特色——唱得越投入,眉头皱得越深。有人笑话他“演技浮夸”,他却怼回去:“我皱眉不是演的,是我唱歌时,所有情绪都在嗓子眼儿堵着,不皱眉就冲出来了!”为了练嗓子,他天天泡在酒吧里唱,从唱到沙哑,到唱出血丝,硬是把“杨氏唱法”练成了独门绝技。

后来火了,找他代言、商演的踏破门槛,他却关起门来写牧马人。这张专辑里没有口水歌,全是关于草原、自由、人生反思的歌,当时很多人劝他“太文艺了火不了”,他说:“我唱歌不是为了火,是为了不让自己后悔。”果然,牧马人没让他继续“爆红”,却让他收获了一批死忠粉——他们听的不是歌,是杨坤藏在歌词里的“拧巴”:不迎合、不讨好,哪怕孤独,也要唱自己的真实。

前几年他上节目,有人问他“嗓子哑了怎么办”,他笑着说:“哑了才好,这样唱歌才像我自己。完美?我天生就不完美啊。”你看,这“倔脾气”里,藏着一个歌手最珍贵的东西:不伪装,不做作,哪怕被误解,也要守住音乐里的“真”。

说到底,他们仨拧巴的是“面子”,守住的却是“里子”

你发现没?刘欢拧巴“套路”,守住了音乐的“魂”;周华健较真“细节”,守住了创作的“真”;杨坤倔强“完美”,守住了舞台的“人”。在这个流量为王、速食娱乐的时代,他们就像三个“异类”:不炒绯闻,不蹭热点,甚至很少上综艺,却依然能让几代人为他们的歌“买单”。

为什么?因为他们唱的不是“歌”,是时光里的故事,是人心里的共鸣。刘欢的厚,让我们懂了什么是沉淀;周华健的暖,让我们记得什么是陪伴;杨坤的真,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坚持。

下次再听到他们的歌,不妨别光跟着哼,想想那三个“老男人”:一个“轴”着要做有骨头的音乐,一个“憨”着要把大众的心思唱进歌里,一个“倔”着要守住自己的真实。或许你突然就懂了:好的歌手,从来不是靠“人设”活着的,而是靠那些藏在歌里,能陪你走过一辈子的“拧巴”和“真心”。

你说,对吧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