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那首唱了整整27年的好汉歌,刘欢到底是用力气在唱,还是用生命在吼?

1998年的夏天,街头的音像店里循环播放着一首歌:前奏一起,仿佛能闻到空气中飘着的热浪和酒气,紧接着一句“大河向东流啊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,像一声炸雷劈开了整个华语乐坛。这首歌后来成了刻在几代人DNA里的旋律——96版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,而唱响它的刘欢,那时候正处在“国民歌手”的巅峰,却又藏着不为外人所知的拼劲。

刘欢 - 好汉歌

26年前的“赶鸭子上架”:刘欢接下“好汉歌”,其实是被“逼”的?

说起好汉歌的诞生,总绕不开一个人——作曲家赵季平。1996年,央视筹拍水浒传,导演组想找一首能体现梁山好汉“豪情与悲怆”并存的主题曲,赵季平琢磨了很久:传统的戏曲腔太老派,流行乐又压不住“替天行道”的气势,直到他想到了刘欢。

刘欢 - 好汉歌

当时的刘欢,刚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一曲亚洲雄风唱响全国,已经是内地歌坛的“定海神针”。可赵季平找到他时,他却犯了难:“这歌不是唱高音炫技,是要唱出‘粗粝感’,你让一个受过系统声乐训练的人去唱‘大碗喝酒、大口吃肉’,会不会太‘端着’?”

可赵季平坚持:“你嗓子里的‘劲儿’,就藏着你当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时的那股冲劲儿,只有你懂什么叫‘江湖’。”

刘欢 - 好汉歌

就这样,刘欢接下了这个“烫手山芋”。后来他在采访里半开玩笑说:“当时脑子一热,以为就是写首‘武侠风’的歌,进去才知道,是要把108个好汉的命,都塞进这四分钟里。”

录音棚里的“声嘶力竭”:刘欢为一句“嘿咻嘿呦咳”,吼到失声

现在听好汉歌,总能捕捉到一种“不完美”的张力:刘欢的声音没有后来那么多修饰,甚至带着点破音的粗粝感,可偏偏这种“不完美”,让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的歌词有了扑面而来的生命力。

但这“粗粝感”的背后,是近乎苛刻的打磨。据当时录音棚的助理回忆,刘欢为了一句“嘿咻嘿呦咳”,反复唱了十几遍。“他不是单纯喊,是吸气时肚子鼓得像抱了个西瓜,吐气时感觉整个胸腔都在共鸣,到最后嗓子哑得说不出话,就喝口温水润润接着来。”

最绝的是那句“生死之交一碗酒”。刘欢说,唱这句时他脑子里想的不是什么技巧,而是小时候在胡同里看下棋的大爷们:输了的灌一碗劣质白酒,拍着桌子喊“明天再战”,那种豪爽带着点莽撞,才是真正的“好汉情谊”。所以他的声音里,故意留了点“醉意”,反而让歌词里的江湖气活了过来。

一首歌“养活”一代人:从春晚舞台到短视频BGM,好汉歌凭什么火了27年?

1998年,好汉歌随着水浒传播出火遍大江南北。那时候没有短视频,没有流量明星,可这首歌却能在大街小巷的喇叭里循环播放:工地上的工人在吼,教室里的学生在哼,连菜市场卖菜的大妈都会一边称菜一边唱“该出手时就出手”。

后来有人问刘欢:“你唱过那么多成名曲,好汉歌是不是你最喜欢的?”他摆摆手:“不是我唱得好,是这歌里的‘魂’,碰到了中国人的‘骨子里的骄傲’。”

这份“骄傲”,在27年后依然鲜活。现在打开短视频平台,好汉歌依然是热门BGM:有人用它配孩子学步的视频,说“步履蹒跚也要像好汉一样往前走”;有人用它剪乡村振兴的画面,唱“绿水青山就是那万两黄金”;就连电竞比赛里,选手拿到胜利时,背景音也常常是那句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。

更让人意外的是,年轻一代对这首歌的喜爱完全不输老一辈。00后在直播间里刷“求刘欢老师再唱一次好汉歌”,95后把它做成婚礼BGM,说“爱情就该像好汉歌,热烈又坦荡”。

64岁的刘欢还在“吼”好汉歌:因为真正的“好汉精神”,从不过时

2024年的跨年夜,64岁的刘欢在舞台上又唱起了好汉歌。他的头发已经花白,肚子也微微隆起,可开口第一句,还是27年前的那个“大河向东流啊”。台下有人红了眼眶:“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,守在电视机前看水浒传的夏天。”

有记者问他:“唱了这么多次,会不会觉得腻了?”刘欢笑着说:“不腻。每次唱,我都想起当年录音棚里的自己——那时候以为是在唱一首歌,后来才明白,是在唱一种‘不认命’的劲儿。”

是啊,从“大河向东流”到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,好汉歌唱的不是英雄故事,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热血与担当;刘欢吼的不是高音,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命运的不服。27年过去,歌会老,但“好汉精神”永远不会老。

所以下次再听到好汉歌,不妨跟着吼两句——说不定,你吼出的,是藏在心底的那个“曾经少年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