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67岁刘欢“还在路上”?这个从不出圈的歌坛“扫地僧”,凭什么让00后都在循环他的歌?

第一次在综艺里看到刘欢的人,大概率会愣一下:屏幕里这个顶着微胖身材、踩着拖鞋唱从开始到现在的男人,真的是那个唱好汉歌时声如洪钟的“刘老师”吗?

刘欢  在路上

可偏偏就是这个人,从北京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下唱起,一唱就是四十多年。他的“路”从来不在热搜里,却在每个人的青春BGM里;他的“在路上”从不是人设,而是活成了实实在在的答案——什么样的艺术家,能扛住时光的打磨,还能让一代又一代人,在他歌声里找到自己的路?

他的“路”,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真实

刘欢  在路上

1987年,刘欢27岁,揣着中央音乐学院老师的身份,在筒子楼里抱着吉他写少年壮志不言愁。那时没人想到,这个总穿灰色夹克、说话带点京腔的男人,会成为日后华语乐坛的“活化石”。

但比起“歌王”,他更在意的身份是“在路上的人”。第一次去西藏采风,他跟着当地牧民骑马走了三天,夜里裹着皮袄在马棚里打盹,回来写出了弯弯的月亮——那旋律里没有刻意的“民族风”,只有踩在泥土上的踏实感。后来唱从头再来,他拒绝用华丽的编曲,就一架钢琴,把下岗工人眼里的倔强唱得直戳人心。

刘欢  在路上

“音乐得有根,根在生活里。”有次采访他这么说。可如今多少歌手,宁愿在综艺里“人设”飞升,也不肯蹲在生活里找灵感?刘欢偏不。前两年他在直播里唱非洲梦,背景音是非洲孩子的笑声,唱完才说:“去年去纳米比亚,孩子们光着脚跟着我唱,那才是真正的‘在路上’。”

他的“慢”,是时代里最稀缺的“定力”

比起“流量”,刘欢更懂“力量”。1990年春晚,他唱亚洲雄风,那嗓子像要把体育馆的屋顶掀了;可20年后再唱我和你,他却能把声音收成耳语,让全世界听见了中国的温柔。

这份收放自如,背后是“不赶路”的清醒。别人都在拼专辑数量时,他三年磨一张;别人都在跑综艺赚快钱时,他在家里陪女儿读盲文,给妻子熬梨汤。2019年病情复发,他剃掉头发住院,却在手术前还跟医生开玩笑:“等好了,我还得去给学生上课。”

可谁说“慢”就是落后?去年00后在网易云评论凤凰于飞:“刘欢的声音像我爸的老茶壶,越听越有味儿。”是啊,这个从不炒作、不立flag的男人,用四十年的“慢”,活成了娱乐圈的“反内卷”——人这一辈子,与其赶着追风口,不如沉下心来,把每一步路都走成自己的节奏。

他的“真”,是年轻人最需要的“解药”

有人问过刘欢:“你怕过气吗?”他当时正在给手机贴膜,笑着说:“我从来没‘火’过,我一直在‘长’。”

这话不假。从北京人在纽约里的主题曲,到甄嬛传里的凤凰于飞,再到如今综艺里偶尔“破防”的几句调侃,他始终是那个“刘欢”——不会说漂亮话,却总用歌声说真话。年轻人在他的千万次的问里听迷茫,在从头再来里听勇气,在路万里里听“只要方向对,就不怕路远”。

前阵子刷到一条视频:00后歌手翻唱好汉歌,唱到“大河向东流”时哭了,配文:“刘欢老师唱的不是梁山好汉,是我这个考研失败后,在图书馆刷题到天亮的自己。”

原来真正的“在路上”,从不是一个人的独行,而是用真心换真心,用歌声牵起千万人的路。

67岁的刘欢,现在依然会在周末去教学生唱老歌,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种的花,会在直播时突然哼起没写完的旋律。他的路没有终点,因为他相信:只要心里有歌,脚下就有路;只要还在热爱,就永远年轻。

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答案:真正的“大艺术家”,从不站在山顶上“被仰望”,而永远在“在路上”——低头赶路,也抬头看云;唱自己的歌,也温暖别人的路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