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北京城的出租车司机,那绝对是“人形情报站”,南来北往的乘客,三教九流的故事,坐在后座上,谁还没点“拿手绝活儿”?但要问这司机圈里流传最神的段子,不是堵车时见过哪个明星,也不是载过什么神秘人物,而是“拉过刘欢和韩红,这车费到底怎么算?”——您还别笑,这事儿真在圈里传了好些年,越传越邪乎,细节比电视剧还精彩。
那是零几年的一个冬夜,北京城被风吹得直晃,长安街的路灯都显得有点蔫。一位出租车王师傅(后来大伙儿都叫他“王大胆”)刚在东单路口抡了个活儿,后座门一开,俩人钻了上来,前头一位,体型壮实,戴顶毛线帽,裹得像个球;后头那位,嗓门亮,开口就喊:“师傅,去积水潭,快点儿,有点急!”
王师傅踩下油门,心里还犯嘀咕:“这大冷天的,俩赶时间的。”但没开两分钟,后座的“大球”突然拍了下驾驶座:“师傅,麻烦开点窗,有点闷。”王师傅一回头,借着路灯的光,差点把方向盘扔了——那帽子底下,不是刘欢是谁?当年好汉歌一响,全国谁不认识这光头?
这下王师傅可慌了,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,结结巴巴说:“刘…刘老师?您这…怎么坐我车了?”刘乐呵一笑,摆摆手:“别别别,就一普通老百姓,着急去朋友那儿。”旁边的韩红倒是更爽朗,拍着大腿说:“师傅,您放心,我们不坐白坐!这车费,我们出双倍!”
您猜王师傅怎么着?他一踩刹车,回头特认真地说:“不行!这钱我不能要!您二位这是给我王师傅‘镀金’了,我这车回去一说,都得吹半年!”
这话一出,车厢里全笑了。刘欢直说“你这师傅实在”,韩红更逗,从包里掏出俩保温杯,一人递一个:“来,喝口热的,咱们边喝边聊!后来才知道,韩红是刚参加完个公益活动,着急去看一个生病的小粉丝,说去晚了不放心。刘欢也是顺路,想着正好送她一程。
聊到兴起,韩红突然问王师傅:“师傅,您说我要是现在放歌,您愿不愿意听?”王师傅心想:“这还有不愿意的?”赶紧点头:“愿意愿意!韩老师的歌,我车上天天放!”韩红一拍大腿:“成!那我给您来一首天亮了,您给打拍子啊!”说着还真清了清嗓子,声音不大,但那穿透力,把王师傅的后脖颈子都听起鸡皮疙瘩。刘欢在旁边直乐:“你这是给开个人演唱会呢?”
到了积水潭,车费一共也就30多块。韩红掏出100块,塞给王师傅:“不用找了,剩下的给您买包烟。”王师傅死活不要,说:“真不行,今天这趟,比挣一百还高兴!”刘欢见状,从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,递给王师傅:“这是我电话,您收好。以后有事儿,找我说,别客气。”
王师傅当时没在意,回家一看,那纸条上不光有刘欢的电话,背面还写着一行小字:“王师傅,今天谢谢您,踏实开车,平安是福。——刘欢”
打那以后,这事儿就成了王师傅的“传家宝”。他再拉活儿,要是有乘客问“您拉过明星吗?”他从不吹牛说自己认识谁谁谁,就慢悠悠说:“拉过刘欢和韩红,不过那车费啊,至今我还欠着呢。”后来有记者采访他,他特实在地说:“我没想那么多,就觉得这是俩好人,没架子,跟街坊邻居似的。”
您说这事邪门不邪门?按理说,刘欢韩红这级别,坐个车,身后跟个保姆车都算正常,可人家偏就挤出租车,跟普通司机唠家常。后来有同行问王师傅:“您当时就不怕说错话,惹人家不高兴?”王师傅挠挠头:“怕啥?人家都把您当朋友了,您端着干嘛?”
其实啊,娱乐圈里像这样的“段子”多了去了。有些明星,台上光芒万丈,台下却比谁都接地气;有些呢,可能有点名气就忘了自己是打哪来的。但刘欢和韩红的故事,之所以能传这么久,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大牌,而是因为那份真——对普通人的尊重,对生活的热情,哪怕只是出租车后座的一小段路,也能让人觉得暖乎乎的。
前阵子王师傅退休,有人问他:“这么多年拉活儿,最难忘的是啥?”他想都没想,一拍大腿:“就是那天晚上,拉了刘欢和韩红。那天晚上,北京的风特别大,可我那车啊,心里头比春天还暖。”
您说,这车费能算得清吗?30多块车票,换来的,是比钱还重的人情味儿。所以啊,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,你不经意间遇到的一个人,可能就成了别人嘴里“讲了好多年的故事”。而真正的“大牌”,从来不是靠排场撑起来的,是那颗把别人都当“自己人”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