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“马来西亚胖子刘欢‘凉凉’了?你真的分得清他是过气歌手还是人生赢家?”

要说娱乐圈里让人“一眼万年”的声音,刘欢的好汉歌绝对能排进前三。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网上突然冒出个“马来西亚胖子刘欢”的标签,配上“凉凉”“过气”之类的词,好像这位唱出了“大河向东流”的歌王,如今已经成了无人问津的“传说”。

等等,这里是不是有哪里不对?刘欢不是北京人吗?什么时候成马来西亚人了?还有,他真的“凉”了吗?

先澄清:从“天津刘欢”到“马来西亚胖子”,一场离谱的误会

凉凉马来西亚胖子刘欢

前两年,短视频平台上突然流传起一段视频:一个体型微胖、戴黑框眼镜的男士在街头唱歌,声音乍一听有点像刘欢,视频配文还写着“马来西亚街头歌手刘欢,当年比张学友还火,现在却无人认出”。底下评论区炸了锅:“哇,刘欢原来在马来西亚发展?”“这么多年没消息,原来去国外了?”

其实稍微了解刘欢的人都知道,这是个彻头彻尾的乌龙。视频里的人是马来西亚一位业余歌手,名字里带个“欢”字,因为唱歌风格和外形有点相似,被网友传成了“刘欢”,还附赠了个“马来西亚胖子”的标签。至于真正的刘欢,出生在天津,长在北京,唱红了弯弯的月亮千万次的问,拿遍了国内外音乐大奖,从来没去过马来西亚“发展”。

这个误会像块小石头,在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不少涟漪。很多人第一次知道“刘欢”还有这么个“海外分欢”,反而在好奇中搜到了他真正的作品——这倒歪打正着,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了这位“宝藏歌王”。

再说“凉凉”:他从未离开,只是换了一种活法

如果说“马来西亚胖子”是误传,那“凉凉”又是从何说起呢?大概是因为近几年,刘欢很少出现在热门综艺或晚会上,不像年轻明星那样天天刷屏。但“不活跃”等于“过气”吗?

恐怕未必。

80后、90后对刘欢的初印象,多是春晚舞台上西装革履、声音浑厚的“导师”形象,或者是好声音里戴着标志性的鸭舌帽,一开口就惊艳全场的“刘欢老师”。他翻唱的忘情水成了经典翻唱,那句“不要明天到永远”被他唱出了故事感;给甄嬛传配的主题曲凤凰于飞,旋律一起,仿佛能看尽深宫的悲欢离合。

但这些年来,刘欢悄悄“退”出了流量舞台,不是因为没作品,而是他把生活重心放在了更重要的地方。

他曾在采访里说:“唱歌是我的本行,但生活不是只有唱歌。”这些年,他更多时间放在了陪伴家人上。女儿刘一丝从小喜欢音乐,他不仅支持,还亲自当“导师”,陪她练琴、选曲;妻子卢璐不仅是他的爱人,也是他事业上最坚定的支持者,两人结婚三十多年,依旧恩爱如初。

健康也是他“减负”的原因。早些年为了录制节目,他常常工作到凌晨,加上体型偏胖,身体亮过红灯。后来他下定决心减肥,一年时间瘦了近百斤,整个人精神了不少,还成了健身圈的“励志标杆”。有人问他:“现在瘦了,还会穿以前的胖子衣服吗?”他笑着说:“都捐了,希望也能激励别人。”

他并非消失,而是把“舞台”从聚光灯下挪到了生活中——在大学课堂上教学生唱歌,在公益活动中为山区孩子发声,偶尔和朋友小聚,弹着吉他唱老歌。这样的日子,算不算“凉凉”?明明比以前更从容,更有人情味。

真正的实力,从不需要“流量”证明

前几天,重温刘欢在1990年春晚唱少年壮志不言愁,看到他意气风发的样子,突然明白: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,大家依然记得他。

不是因为他的外形不够“偶像”,也不是因为他不“蹭热点”,而是他的歌里,有岁月的沉淀,有对音乐最纯粹的热爱。好汉歌里藏着江湖豪情,从头再来里透着坚韧不拔,家园里唱着对土地的深情。这些歌不是靠“热搜”捧红的,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听进心里的“传唱度”。

现在娱乐圈不缺帅哥美女,也不缺流量明星,但缺像刘欢这样“耐听”的歌手。他的声音或许没有新生代偶像那么“甜”,却像一坛老酒,越品越有味道;他的或许不多,但他做的每一件都认真——为公益跑遍全国各地,为音乐教育事业尽心尽力,为家人守护温暖的小家。

所以,再说“马来西亚胖子刘欢凉凉”时,是不是该问问自己:你真的了解他吗?

写在最后:真正的“不凉”,是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

这些年,我们见过太多“流量巨星”快速升起,也见过不少“过气明星”黯然退场。但刘欢告诉我们:真正的“不凉”,从来不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,也不是靠热度维持存在感,而是找到让自己舒服的节奏,把热爱的事做到极致,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。

或许他不常出现在热搜上,但他唱过的歌,还在千家万户的音响里循环;他教过的学生,正在音乐路上发光发热;他守护的家庭,成了娱乐圈里最动人的“童话”。

这样的刘欢,会“凉”吗?显然不会。因为真正的实力和热爱,从不会被时间忘记,只会像陈年的酒,在岁月里愈发香醇。

下次再听到“刘欢”这个名字,别再提“马来西亚胖子”了,也别说他“凉凉”。你只需要记得:那个唱着“大河向东流”的歌王,从来就没有离开过——他只是在过自己喜欢的人生罢了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