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“最得意的弟子”冀行:他究竟继承了多少音乐里的“真功夫”?

提起华语乐坛,刘欢的名字几乎是“殿堂级”的代名词。他那把横跨四个八度的“歌坛巨匠”嗓子,从好汉歌的豪迈到弯弯的月亮的温润,再到千万次的问的深情,不仅刻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,更把“音乐就该有筋骨、有温度、有思考”的信念,揉进了每一个音符里。

而这些年,总有人问:“刘欢最像谁的学生?”答案几乎指向同一个人——冀行。

你可能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,但只要一提“刘欢关门弟子”,瞬间就能对上号。这个从中国好声音舞台走进大众视野的年轻人,跟着刘欢学了8年,却总被说“像师傅又不太像”。他到底从刘欢那儿继承了什么?除了“刘欢学生”这层光环,他自己又能在乐坛走多远?

冀行 刘欢

从“追光者”到“发光者”:冀行和刘欢,到底“像”在哪儿?

2012年,20岁的冀行站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,唱了一首你是我心爱的姑娘。那场比赛,杨坤转身时说“这声音太有故事了”,那英感慨“像年轻时的刘欢”——从此,他和“刘欢学生”的标签绑在了一起。

但很多人不知道,冀行和刘欢的相遇,早在这之前。14岁那年,他去北京拜师刘欢,第一面就愣住了:想象中严肃严谨的“歌坛大神”,却笑着递过来一杯水,聊了半天“喜欢唱什么歌”“平时怎么练声”。后来学音乐,刘欢从乐理到编曲,从发声技巧到情感表达,手把手教,甚至带着他一起分析不同音乐风格的“根”在哪。

“师傅常说,‘唱歌不是炫技,是让每个字、每个音符替你说话’。”冀行在一次采访里提到,有次练千万次的问,刘欢让他别急着飙高音,先坐下来,把歌词当诗念,感受“千万次的问”背后的执念和痛。练了整整一周,冀行才明白:原来“好声音”不是天生,是把每个细节磨到骨子里的狠劲。

这种“磨”,在冀行身上能看到影子。刘欢的舞台稳如泰山,他也是;刘欢不搞“流量的噱头”,他也不。这些年,他发了两张专辑,没上过几个热搜,但歌迷说“听他的歌能静下心来”——像极了当年刘欢用音乐“熬鸡汤”的样子。

不只“像师傅”:冀行的“不一样”,藏在哪?

但“像师傅”从来不是冀行的目标。他说:“师傅教我的不是‘怎么成为第二个刘欢’,是‘怎么成为真正的冀行’。”

这话不假。刘欢的音乐带着北方汉子的爽朗和知识分子的思辨,而冀行的歌里,多了点南方雨季的细腻。比如他写的山茶花,没刻意追求高音,却用温柔得近乎叹息的旋律,唱出“等一朵花开,需要多少耐心”的平静——这是刘欢没试过的风格,却正是他冀行的表达。

还有他对“音乐传播”的态度。近几年,刘欢越来越少上综艺,冀行却常出现在音乐综艺里,但不是去“比赛”,是去做“示范”。在声生不息里,他带着年轻选手拆解邓丽君的歌;在我们的歌里,他陪素人合唱团一遍遍练和声。有观众评论:“别人上综艺是抢镜头,他是想把音乐‘传’下去——这不明摆着是刘欢的路子吗?”

可冀行却说:“我觉得音乐就该这样,不是谁的‘独角戏’,是大家一起玩。”他会在直播时弹着吉他,跟粉丝聊“今天调琴时发现的有趣和弦”;会带着学生去胡同里找老艺人学民歌,然后把“老调子”编进自己的歌里。这种“接地气”的劲儿,其实比刘欢更“跳脱”——毕竟当年刘欢忙着“玩交响”,他却在“玩生活”。

“关门弟子”的光环,是“护身符”还是“紧箍咒”?

有人问冀行:“当刘欢的关门弟子,压力大吗?”他笑着说:“压力大,但更多的是‘幸运’。”

确实。“刘欢学生”这四个字,在他刚出道时是“通行证”,让他能第一时间被业内看见;但久而久之,也成了“紧箍咒”——观众会下意识拿他和刘欢比,媒体总爱问“你觉得你离师傅还有多远”,连发专辑都要被追问“有没有想超越师傅的野心”。

但他似乎没把这当回事。2023年,他办了第一场个人音乐会,选的歌一半是师傅的作品,一半是自己的原创。唱好汉歌时,他没有刻意模仿刘欢的粗犷,而是用更年轻的音色,唱出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肆意;唱自己写的时光合伙人时,他让刘欢坐在台下,笑着说:“师傅,这是我用您教我的‘讲故事’方式,写给普通人的歌。”

那一刻,舞台上的灯光打在他身上,像极了当年刘欢唱歌时的模样——又好像不太像。因为刘欢的“稳”里藏着岁月的沉淀,而他的“稳”里,多了点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鲜活。

写在最后:音乐最好的“传承”,是“做自己”

聊到冀行和刘欢,总会让人想起师徒二字。在这个“师傅带徒弟”越来越淡的时代,刘欢和冀行的故事,反而让人看到一种难得的纯粹:不是“复制”,而是“唤醒”;不是“依赖”,而是“独立”。

刘欢曾评价冀行:“这孩子有颗‘赤子之心’,音乐对他来说,不是饭碗,是呼吸。”而冀行说:“师傅给我的最大礼物,是让我明白‘音乐可以有无数种样子’,不必活成别人的标准。”

或许,这就是最好的传承。就像一棵大树,把根扎得深,枝叶才能自由生长。刘欢给了冀行音乐的“根系”,而冀行,正用自己的方式,长出属于这片土壤的“新芽”。

至于他能走多远?或许就像他歌里唱的那样:“只要还有心跳,故事就不会结束。”而对于听众来说,能见证一个既“像刘欢”又“不像刘欢”的歌者成长,本身就是一场幸运——毕竟,好声音,从来不怕被等待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