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视频,为何总让网友吵翻了?

打开任何一个刘欢的舞台视频评论区,永远像开了个“微型辩论会”——有人说“这才是教科书级别的唱功,现在哪个流量明星敢这么开麦?”也有人跳出来说“胖成这样还吹艺术?嗓音早不如当年了”,甚至还有较真的粉丝搬出他30年前的演唱会视频对比,留言“刘欢老师是不是被‘岁月’偷了状态?”

奇怪的是,不管争论多凶,视频播放量总在悄悄涨。从1990年亚运会亚洲雄风的录像带模糊片段,到2023年歌手直播时被截图的“皱眉飙高音”瞬间,刘欢的视频似乎永远带着让人忍不住点开的魔力。可问题来了:为什么刘欢的视频,总能让不同年代的人吵起来?他究竟凭啥让一代人当“信仰”,另一代人却嫌“油腻”?

“神级现场”的底气:从“万人迷”到“活教材”

众人评价歌星刘欢视频

说起刘欢的视频,90后、00后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哇”的豪迈,但真正“见过世面”的60后、70会告诉你:刘欢的“封神时刻”,早在80年代末就有了。

1987年,春晚后台,26岁的刘欢抱着吉他弹唱少年壮志不言愁,画面里穿着皱巴巴衬衫的年轻人,眼神里全是倔强。那期春晚录像带,现在在北京音像档案馆还能找到模糊的备份,有网友回忆:“当时我爸妈把电视音量开到最大,跟着唱‘此生不悔入华夏’——原来中国人的豪情,能通过一个人的嗓子唱出来。”

这种“豪情”在他1993年千万次的问视频里更直观。当时北京电视台拍了个音乐纪录片,镜头扫过钢琴前微微发福的刘欢,他闭着眼唱“在不再见你的一百个夜里”,突然一个高音冲破云霄,纪录片导演现场喊了声“停”,结果刘欢摆摆手说“再来一遍,这音没立住”。后来这段“NG片段”被粉丝剪进合集,弹幕里全是“现在歌手谁敢这么较真?”

就连他年轻时的“跑调现场”,都成了粉丝反复研究的“教学视频”。1988年,他在北京大学的演唱会唱弯弯的月亮,唱到高潮时突然破音,台下却响起更热烈的掌声。多年后北大校友在论坛发帖:“那天晚上我们没听出完美,却听出了一个歌手的真诚——刘欢的视频,从不是‘包装出来的完美’,是‘活生生的人用命在唱歌’。”

争议背后的真实:被误解的“岁月痕迹”

有人爱刘欢视频里的“不完美”,就有人盯着他的“变化”挑刺。近年他参加综艺的视频里,常常有人弹幕刷“胖得快认不出了”“气息怎么这么虚”。但如果你翻出他2019年接受鲁豫有约的采访视频,会看到他指着肚子笑:“这可不是胖,是吃药吃的。我2012年做过心脏手术,必须吃激素控制,谁让我‘贪生’,想多唱几年呢。”

“嗓音变了”也是老梗。2018年,他在歌手唱往日时光,有人截图说他“高音上不去了”,却没注意到他唱到“你是否也曾独自漂泊”时,眼里闪过的光。音乐人李杰曾在节目点评:“刘欢的嗓子不是‘机器’,是故事。年轻时像把刀,锋利;现在是酒,醇了,但后劲更足。”

有意思的是,那些吐槽他“状态下滑”的人,转头就会为他的“真性情”点赞。2022年他直播讲古典音乐,讲到兴起突然站起来指挥,因为太投入撞到了桌上的水杯,画面晃得像“家庭录像”,却被网友狂赞“这才是艺术家,不端着”。还有一次粉丝要他唱弯弯的月亮,他摆手说“老歌不常唱,怕唱不好”,转而清唱了一段冷门的天地龙鳞,即兴加的花吟差点把直播间的伴奏带跑——弹幕里却飘来一句:“跑调也帅,这就是刘欢的底气吧。”

视频里的“细节控”:藏在音乐里的温柔

除了舞台上的“争议”,刘欢视频里的“冷门细节”才是让老观众着迷的“隐藏彩蛋”。有细心网友发现,他每次演出前都会对着镜子练10分钟“腹式呼吸”,姿势像打太极;给新人歌手上课时,他会蹲下来调麦克风高度,说“别让脖子使劲,嗓子才舒服”;就连参加综艺玩游戏输了,他都会鞠个躬说“谢谢大家听我唱歌”。

更戳人的是他对“音乐”较真的样子。2021年,他为山海经动画配唱长歌行,制作方想用后期修音掩饰他60岁的气息不足,他直接拍板:“不用,我原样唱,让孩子听到最真实的声音。”后来动画播出时,那段带着沙哑的高音,被B站UP剪成“起床神曲”,评论区留言:“刘欢爷爷的声音,像太阳一样能把被子晒暖。”

他还不止一次在视频里“劝退”粉丝。前两年有年轻网友留言“刘欢老师太帅了,我要嫁给你”,他看到后笑着回应:“姑娘,我女儿都比你大,听歌就行,别追星,没意义。”这种“接地气”的真实,让他成了娱乐圈里的“异类”——没有完美人设,没有刻意营销,甚至不怕暴露自己的“缺点”,却偏偏让几代人信服:“刘欢的视频,看的不是歌,是人。”

其实翻遍刘欢的视频,你会发现一个规律:不管多少人吐槽他的外表、质疑他的状态,最后总会回到同一句——“听他唱歌,就是值”。就像有次采访他问:“您觉得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?”他想了想,指着窗外的树说:“就像这棵树,春天发芽,秋天落叶,你觉得它丑了,但它每年都在好好生长。唱歌也一样,不怕变,怕的是不真实了。”

所以,刘欢的视频为啥总让人吵翻了?或许不是吵他唱得好不好,而是在吵我们想看到怎样的“艺术家”——是包装完美的“商品”,还是带着烟火气的“真人”?而刘欢用40年的视频给出了答案:真实的瑕疵,永远比虚假的完美更动人。

毕竟,能把“岁月”唱成诗的人,怎么会让人轻易忘记呢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