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任丘刘欢欣的鸽子,凭什么让养鸽圈都竖起大拇指?

要说任丘谁家的鸽子最“圈粉”,不少老养鸽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刘欢欣。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就是他院子里那几排鸽舍里飞出的“宝贝”,愣是把养鸽这件事从“爱好”做到了“讲究”,甚至让周边不少城里人专程开车来“淘”。有人问:“不就鸽子嘛,能有多特别?”这话得问刘欢欣手里捧着的那些“铁膀将军”——它们的翅膀下,藏着多少风里雨里的故事。

从“玩儿票”到“较真”:三十年就认一个理儿

刘欢欣养鸽,三十年了。第一次摸鸽子还是小时候跟着爷爷,那时候哪懂什么品种、血统,就觉得鸽子“扑棱棱”飞起来好看。后来自己成家立业,在院角落搭了第一个鸽笼,没想到越养越上瘾。“刚那会儿年轻,总觉得‘养得好’就是鸽子能飞得远,后来才明白,好鸽子得‘皮实、好看、灵性’,缺一不可。”

任丘刘欢欣的鸽子怎么样

这话他可不是瞎说。走进刘欢欣的院子,没闻到刺鼻的氨味,反倒有股干草的清香。鸽舍是老木头搭的,冬暖夏凉,每个鸽格里都铺着干净的稻壳。“鸽子也讲卫生,窝不干净,它们自己都不住。”他笑着指了指其中一个鸽笼:里面的鸽子羽毛油亮得像打了蜡,胸脯泛着紫光,脚爪抓栖木时稳得很,眼神亮晶晶的,透着一股机劲。

“您瞧这只‘铁膀灰’,是我去年从山西引进的种鸽,关内外的飞行好手。”他轻轻把鸽子捧起来,鸽子翅膀在他手心里扑腾两下,不挣扎也不惊慌,“训飞的时候,它能一口气飞出去七八十里,转头就知道回家。这样的鸽子,才配得上‘信鸽’的名头。”

玉米、绿豆,还有他自己的“养鸽经”

“养鸽子啊,跟带孩子似的,得用心。”刘欢欣说的“用心”,藏在每天的喂食里。别人家鸽子喂饲料,他偏要自己配:东北黄玉米、山西绿豆、宁夏红花籽,再掺点带壳的粗粮,“少了粗纤维,鸽子消化不好;多了蛋白,又太胖飞不动。”

每天天不亮,他准起来给鸽子拌食:“玉米占一半,绿豆两成,其余的加些花生碎和维生素,冬天再添一把糙米,抗寒。”他说这些数字跟报菜谱一样溜,都是几十年喂出来的经验。“饲料光好还不行,水得是凉白开,夏天一天换三遍,冬天也得温着,鸽子喝了凉水,拉稀可就麻烦了。”

更绝的是他训鸽的“笨办法”。别人用哨子、用旗子,他就靠喊。早上开笼,站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“欢欣——欢欣——”(他给鸽群起的名字),时间长了,鸽子只要听见这声喊,就知道该回家吃饭。“有次我感冒嗓子哑了,它们在天上盘了三圈才落,比我还急。”这话听着不像玩笑,倒像家里养熟了的大鹅,认的是人,不是物件。

不光会飞,还得“好看”:任丘鸽子的“另一面”

有人以为养鸽都是为竞速,刘欢欣的鸽舍里,却藏着不少“颜值担当”。他养了十几对“点子”:白鸽带一黑尾,黑鸽有白翅,灰鸽胸脯雪白,像穿了件坎肩儿。“鸽子也有‘审美’,有的朋友就爱这种‘花色’,好看,当宠物养也精神。”

有次邻居家孩子过生日,他送了一只白点子鸽子,小孩抱着不撒手,说“比变形金刚还好看”。后来这孩子每天放学都来院里看鸽子,学习反倒比以前认真了,“他跟我说‘刘叔,鸽子都知道回家,我写完作业也早点回家’。”说着,刘欢欣自己先乐了,“你说这鸽子,不光能看,还能‘育人’呢。”

从任丘到北京:鸽子翅膀上的“新故事”

现在刘欢欣的鸽子,名声早飞出了任丘。北京有位鸽友,每年秋天都开车来蹲点,专门挑他养的“老品种”。“他说现在市面上鸽子飞得快,却少了几分‘野性’,我的鸽子‘性子稳,脑子灵’,适合当种鸽。”不光卖鸽子,他还经常接待来学养鸽的年轻人,手把手教他们拌饲料、训飞、看鸽子粪便辨健康。“这行没什么诀窍,就是个‘熬’字,熬得住,才能养出好鸽子。”

夕阳西下,刘欢欣打开鸽笼,几十只鸽子“呼啦啦”飞上天空,在霞光里划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。他仰着头看,眼神里满是骄傲。“有人说鸽子就是‘会飞的鸡’,可在我眼里,它们是有‘灵气’的伙伴。你待它好,它就替你看遍天,替你早点回家。”

任丘刘欢欣的鸽子,到底怎么样?大概就像院子里那口老井的水,看着普通,喝起来却甘甜——因为里面泡着三十年的时光,和一颗把鸽子当“家人”的心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