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那英的“人在青山在”图片,藏着多少娱乐圈不褪色的默契?

最近整理老相册时,翻出一张泛黄的报纸 clipping,是1998年春晚后台刘欢和那英的合影:刘欢穿着深色西装,一手插兜一手拿着谱子,侧头看着那英笑,眼角的褶子里全是憨厚;那英则歪着头,手指戳着刘欢的胳膊,头发短得像只小狮子,眼神里全是“这老哥们儿又犯傻”的宠溺。照片底下有行手写的字:“人在青山在,绿水长流,咱们的歌还能唱下去。”

人在青山在刘欢那英图片

突然愣住——原来“人在青山在”这六个字,从来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,而是刘欢和那英这二十多年来,用音乐、用默契、用岁月印证的“江湖规矩”。

从相约一九九八开始,两个“活招牌”的“化学反应”

人在青山在刘欢那英图片

说起来,95后的孩子可能不知道,在“流量明星”“顶流CP”还没成为热词的年代,娱乐圈最让人信赖的“活招牌”里,一定有刘欢和那英。

1998年,香港刚回归不久,春晚需要一个能代表“家国情怀”又“传唱度爆表”的节目。导演组想来想去,最后定了刘欢和那英——一个是中国乐坛的“定海神针”,唱弯弯的月亮能让整条胡同安静下来;一个是“亚洲天后”,一首征服能把KTV唱到通宵。

人在青山在刘欢那英图片

一个沉稳得像深秋的湖,一个热烈得像盛夏的火,看似八竿子打不着,偏偏在舞台上撞出了火花。他们合唱的相约一九九八,前奏一起,全世界都安静了:刘欢的中气像一棵扎根深土的大树,那英的嗓音像掠过湖面的风,两股声音交织在一起,既有“相约长城脚下”的磅礴,又有“共祝青山不老”的温柔。

那时候谁也没想到,这首歌会成为很多人的“时代BGM”。后来有记者问刘欢:“怎么会觉得那英适合这首歌?”他挠挠头笑:“你听她唱‘相约叙旧’,多像平时跟我唠嗑的样子,不端着,不装,这在歌手里最难得。”

那英更直接:“刘欢?他台上‘老师’台下‘老欢’,排练时总给我带茶叶蛋,说‘你这嗓子得补补’,能跟他合作,是我这辈子运气好。”

娱乐圈最不缺“塑料情”,但他们是“经得起岁月拍”的“真默契”

娱乐圈的故事,常常“眼看他起高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”。但刘欢和那英的合作,偏偏像陈年老酒,越放越香。

2008年汶川地震,他们一起参加同一首歌赈灾晚会。刘欢唱了从头再来,唱到“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”时,声音有点哽咽;轮到那英上台,她突然拉着刘欢的手说:“别唱了,咱俩一起唱拥抱明天吧,我起头,你跟着我。”台下一万多人,跟着他们唱“拥抱明天,拥抱希望”,有人哭出了声,有人把举牌子的手都攥白了。

后来节目组放出的后台花絮里,刘欢悄悄给那英递纸巾,低声说:“你眼睛红成兔子了,待会儿镜头多拍我。”那英一把抢过纸巾,擦擦自己的眼睛又擦擦他的脸,嘴上骂:“你这人,比我还感性。”

这样的瞬间,在他们的合作里俯拾皆是: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,刘欢用中文唱我和你,那英在后台听,哭着说“这是我听过最美的我和你;2019年中国好声音,刘欢当导师,那英来帮唱,两人合唱默,刘欢看着那英,突然说:“你知道吗?你唱高音时那个小皱眉,二十年前就这么皱。”

台下学生观众都愣了,那英却红了眼眶:“是啊,二十年前,你总说我皱眉像只小老虎。”

“人在青山在”:一张图片,就是一代人的“青春刻度尺”

为什么现在大家看到刘欢那英的图片,还是会心头一暖?

因为那些图片里,没有精心设计的“营业感”,没有“捆绑炒作”的刻意,只有两个把音乐当命的人,用最真诚的方式对待彼此。刘欢发福了,头发也稀了了,但一唱歌,还是那个能用声音“穿透岁月”的刘欢;那英还是那个暴脾气,怼起人来“六亲不认”,但一站在刘欢身边,眼睛里的光就软得像棉花。

去年网上流传一张旧图,是2010年他们一起录节目的后台。刘欢趴在桌子上打盹,那英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,轻轻盖在他背上,自己则拿着保温杯,蹲在他旁边喝水。阳光从窗户照进来,落在她的头发上,像撒了一层金粉。有网友说:“这张图我存了十年,每次看都觉得,原来最好的友情,就是‘你在身边,我就心安’。”

是啊,“人在青山在”——青山是什么?是他们对音乐的坚持,是对彼此的信任,是那个没有滤镜、没有炒作,却永远闪闪发光的娱乐圈。绿水长流,情不改,他们的歌还在唱,我们的青春就还没老。

所以下次再刷到刘欢那英的图片,不妨多停留几秒:那不是两张过气的明星脸,而是一代人的“青春刻度尺”,丈量着我们曾经的热血、梦想,和那些“简单纯粹,却最珍贵”的默契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