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“金牌经纪人”,圈里人第一个想到的名字里一定有乔彬。手握李冰冰、范冰冰、黄晓明、Angelababy(杨颖)这串顶流名单的他,被媒体称为“造星机器”,可偏偏在镜头前永远神秘,连微博都懒得发一条,仿佛整个娱乐圈的喧嚣都与他无关。
再说刘欢,乐坛教父级的存在,一首千万次的问奠定地位,好汉歌唱响大江南北,却在最红的时候拒绝所有综艺真人秀,连好声音导师席都只坐了两季就果断退出:“我不要做娱乐的奴隶,要做音乐的主人。”
这两个站在各自金字塔尖的人——一个是艺人背后的“操盘手”,一个是台前的“艺术家”,按理说该是八竿子打不着,可偏偏在老一辈圈子里,流传着一种说法:乔彬懂刘欢,刘敬乔彬的“轴”。
乔彬的“不务正业”:从经纪人到“艺人医生”
很多人不知道,乔彬当年差点没当上经纪人。90年代末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时,他手里攥着两个offer:一个是去剧组做副导演,一个是给当时刚崭露头角的李冰冰当经纪人。选了后者,朋友都劝他“没前途,经纪人就是给艺人跑腿的”,他却说:“我倒要看看,能把艺人推到多高的位置。”
这一看就是20年。李冰冰从少年包青天里的盲女楚楚,到辛亥革命里的宋庆龄,乔彬没接过一个“流量剧”,全是“磨剧本、抠细节”的苦活儿。有次李冰冰想接一部偶像剧,他直接把剧本拍在桌上:“你30了,还演高中生?观众信吗?你的路是国际影后,不是网红。”后来李冰冰凭借变形金刚4进军好莱坞,才明白乔彬的“不近人情”是对演员职业生涯的敬畏。
更“离谱”的是他对范冰冰的“冷处理”。2018年风波之后,所有避之不及的时候,乔彬却公开说:“范冰冰是个好演员,她需要时间沉淀。”这两年她低调复出,演绿皮书中文版的配音,演我不是潘金莲里的农村妇女,乔彬全程压着不炒作,只说:“等她拿出真正的作品,市场自然会给她答案。”
有人说乔彬“轴”,可圈内人知道,他这“轴”里藏着对行业的清醒。当别的经纪人忙着给艺人接商务、上热搜时,他说:“经纪人要像医生,不是给病人吃补药,是帮他把病灶切掉。”
刘欢的“反骨”:从流行天王到“音乐苦行僧”
刘欢的“轴”,比乔彬更早。90年代初,他已是内地流行音乐的顶流,唱片卖百万,演唱会场场爆满,可偏偏在最红的时候,跑到美国攻读音乐硕士学位,有人骂他“端着架子”,他却说:“流行音乐的快餐,我吃够了,我想写点真正能留下去的东西。”
从美国回来后,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发新歌,是给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写主题曲千万次的问。没人看好,说“这种抒情慢歌能火?”结果这首歌成了现象级作品,至今仍是KTV必点金曲。后来他写好汉歌,为了找到“水浒英雄”的魂,翻遍水浒传,跑到山东水泊山寨采风,编曲改了17版,制作人高晓松都劝他“差不多得了”,他却说:“这首歌要传世,差一丁点都不行。”
这种“反骨”也体现在他对综艺的态度。2012年中国好声音开录,节目组让他当导师,他问:“我是来选有实力的歌手,还是来制造话题?”节目组说:“都要。”他直接撂下话:“我只选有实力的,话题你们自己找。”结果那季他带的梁博拿了冠军,却在夺冠后隐退十年,他说:“梁博不该被综艺的泡沫捧杀,他要回到音乐本身。”
当所有人都想着如何“抓住流量”时,刘欢却在“逃离流量”。他说:“音乐的本质不是让人记住你,是让人记住你的歌。”
两位“轴”大佬的默契:不迎合,才能活成传奇
乔彬和刘欢,一个不迎合艺人,一个不迎合市场,却在骨子里有着惊人的默契——他们都信“慢功夫”。
乔彬带的艺人,几乎个个都有“熬”的故事:李冰冰熬了8年才从二线到一线,黄晓明熬过“烂片”质疑才凭大汉天子翻身,Angelababy熬了5年才从模特转型演员。他说:“娱乐圈就像长跑,不是谁跑得快,是谁跑得久。”
刘欢的音乐更是“熬”出来的。专辑六十年代生人用了3年打磨,璐璐写了5年,就连给动画片宝莲灯配的天地在我心,他反复研究了半个月中国古典音乐,才写出那个“荡气回肠”的尾音。他说:“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,急不得。”
他们都信“内容为王”。乔彬说:“经纪人要做艺人的镜子,照出他的短板,也要帮他守住底线。”刘欢说:“音乐人是匠人,手里的活儿比嘴上的话重要。”
所以,当有人问“乔彬和刘欢为什么不合作”时,老粉们反而笑了:他们何须合作?乔彬在后面推着艺人“专注内容”,刘欢在前面写着歌“对抗快餐”,本就是娱乐圈最动人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写在最后:在这个“快时代”,他们为什么能“慢”下来?
如今的娱乐圈,流量至上、速成心态横行,一个新人靠三个月热搜就能火,一部剧靠三个月营销就能赚得盆满钵满。可乔彬和刘欢,却像两个“不合时宜”的守夜人,固执地守着“内容”的底线。
乔彬说:“我会老的,艺人的青春不会,我必须让他们在最好的时候,接到最好的戏。”刘欢说:“等潮流过去了,真正留下的,还是那些能打动人心的东西。”
或许这就是为什么,二十年来,乔彬手下的艺人始终能立于潮头,刘欢的歌依然有人在传唱——因为他们都明白:真正的传奇,从不用炒作堆砌;真正的长红,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守。
下次再看到有人说“娱乐圈没真东西”,或许可以想想乔彬和刘欢:一个在幕后做“镜子”,一个在台前当“匠人”,用“轴”对抗浮躁,用“慢”沉淀价值,这或许才是娱乐圈最珍贵的“双向奔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