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提到刘欢,你只记得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沧桑嗓音?这个娱乐圈里“最不像主角的主角”,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AB面?

一、舞台上他是“中国的帕瓦罗蒂”,私底下却是“学生口中的欢哥”

主角叫刘欢的

1987年,北京国际青年艺术节上,一个穿格子衬衫的年轻人站在台上,开口便是少年壮志不言愁。那嗓音像被砂纸磨过,既有金属的质感,又带着山野的粗粝,唱到“金杯银杯斟满酒”时,台下观众集体起立鼓掌——那年他28岁,叫刘欢。

从弯弯的月亮到千万次的问,从好汉歌到从头再来”,刘欢的歌是刻在一代人DNA里的BGM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个被称作“中国流行音乐教父”的男人,私底下最怕被叫“老师”。他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,却总在第一节课上告诉学生:“别叫我刘老师,叫我欢哥,咱们是朋友。”

主角叫刘欢的

有学生回忆,刘欢上课从不照本宣科。讲internationalization时,他会突然哼起意大利美声,又切换成摇滚的嘶吼,最后用京剧韵白收尾:“你们看,音乐哪有什么边界?”下课后,他会抱着吉他坐在琴房门口,听学生弹原创曲子,遇到好作品就往音乐工作室的邮箱里发邮件:“我帮你改改副歌,这个和弦可以试试转调。”

二、拒绝流量时代的“速食规则”,他却用时间熬出了“真金”

这些年,综艺扎堆请导师,歌手请他,他开口就说“我不要曝光费,能不能把给我的钱,分给乐队这些幕后”;选秀节目邀他当评委,他直接拒绝:“我选不出‘最帅的偶像’,只能看出谁的声音里有故事。”

有人笑他“死脑筋”,他却有套自己的理论:“唱歌这事儿,就像熬一锅老火汤。火大了糊锅,火小了没味,得慢慢来。”为了唱好霸王别姬里的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,他泡了半个月京剧,跟着程派传人学吐字;给甄嬛传写凤凰于飞,凌晨三点还在改旋律,妻子送来热粥,他指着谱子说:“你听这句‘旧梦依稀,往事迷离’,得让人听出皇后的无奈和疯魔,不行,还得再磨。”

不接商业代言,不拍烂片,甚至连微博都只转音乐相关的动态。有人说他“高冷”,可那些被他帮助过的人都知道,他的“冷”是给浮躁娱乐圈的,对音乐和人,从来都是热乎的。他帮新人歌手编曲不收钱,理由是“当年我走穴,前辈也是这么帮我的”;汶川地震时,他连夜改了我和你的旋律,带着学生合唱团在天安门广场直播,所有收入捐给灾区。

三、从“体重200斤的歌王”到“抗癌斗士”,他的活法比歌更动人

这些年,总能看到关于刘欢“胖了瘦了”的新闻。有人说他“发福影响形象”,他却自嘲:“你看我这肚子,装了我三十年的火锅和音乐,多实在。”

2019年,他公开承认患股骨头坏死,需要拄拐走路。有人担心他再也不能登台,他却笑着说:“拄拐怎么了?我只要还能喘气,就能唱。”那年跨年晚会,他拄着拐上台,开口第一句“心若在梦就在”,声音依旧稳得像山。台下有人抹眼泪,他却笑着摆手:“别哭,我这不是好好的吗?”

生活中的刘欢,更像邻家大叔。爱穿几十块钱的T恤,爱在胡同里买烤白薯,爱和妻子一起逛菜市场,为一块钱差价跟大妈砍价。女儿出生时,他正忙着录制好汉歌,每天凌晨回家,都会在女儿额头亲一口,留下一个带着烟味儿的吻——后来女儿长大,开玩笑说:“小时候最期待爸爸的‘晚安吻’,因为他一说话,我就知道他偷偷抽了烟。”

结语:什么是娱乐圈的“真主角”?

在这个靠热搜和流量撑起人气的时代,刘欢像一株安静的树,不争不抢,却在岁月里长成了参天模样。他没演过戏,却被无数人称为“主角”;他没上过几次热搜,却让几代人记住:真正的“主角”,不是聚光灯下的光环,而是对初心的坚守,对专业的较真,对生活的热爱。

下次再听到刘欢的歌,你或许会明白:为什么他的声音能穿越三十年时光?因为他唱的从来不是旋律,而是一个普通人对世界最真诚的回应——不慌不忙,稳稳当当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