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在中国新歌声全程不说话?他沉默背后的真相,比选导师更耐人寻味!

2016年,中国新歌声(后改名中国好声音)第五季开播,导师阵容里,刘欢始终是最特别的存在。当那英、庾澄庆、周杰伦三位导师争着抢人、金句频出时,刘欢常常是全程抱着手臂,靠在椅背上,要么低头看乐谱,要么盯着舞台,偶尔点评也是三言两语,有时候甚至整段表演结束,他愣是一句话没说。观众弹幕瞬间炸了:“刘欢老师是睡着了?”“对学员不满意吗?”“和节目组有矛盾?”可谁能想到,这种“沉默”背后,藏着他对音乐最固执的坚持。

中国新歌声刘欢不说话

观众都慌了:“刘欢老师是不是对节目失望了?”

那一年,节目组为了制造话题,把“抢人大战”做得格外激烈——那英直接“按”着按钮不放,庾澄庆开玩笑说“学员是我的‘亲儿子’”,周杰伦更是在转椅上转了又转,生怕错过好声音。唯独刘欢,几乎从不主动抢人,有时候学员唱完,其他三位导师已经点评了三轮,他才慢悠悠开口:“刚才那个转音,你是不是想表达一种挣扎感?”

中国新歌声刘欢不说话

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是第三期,有个叫蒋敦豪的男生唱了一首天空之城,风格慵懒又空灵。那英听完就拍板要了,周杰伦直接站起来鼓掌,庾澄庆说“我找到了久违的民谣感”。可刘欢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,只是看着舞台,手指轻轻在扶手上敲着节奏。导播切了好几次他的特写,镜头里他眉头微蹙,像在思考什么。

弹幕里瞬间炸开了锅:“刘欢老师是不是觉得学员太平淡?”“不会吧,这么多人抢他居然没反应?”“该不会是对节目失望了吧?”甚至有网友猜测:“是不是他和国民好学员的梁静茹有矛盾,所以故意不说话?”

中国新歌声刘欢不说话

可真相是,从学员上台到结束,刘欢的耳朵根本没歇着。后来他在一次采访里笑着说:“你们以为我是不说话?其实我在听每一个细节。蒋敦豪那首歌,第三句和第五句的换气,其实差了0.5秒,一般人听不出来,但我觉得会影响歌曲的呼吸感。”

他不是不说话,是不说“没用的话”

熟悉刘欢的人都知道,这个人“惜字如金”是出了名的。早在90年代,他靠弯弯的月亮火遍全国,接受采访时,记者问“你为什么能写出这么打动人的歌”,他只回了一句:“因为我心里装着月亮。”到了好声音舞台,这种性格更是被放大——其他导师可能为了节目效果,会说“你是我今年听过最好的学员”“你的声音像天使”,但刘欢从不说这些“空话”。

有次,一个学员唱凤凰于飞,技巧很熟练,但刘欢听完没鼓掌,只是淡淡地说:“你唱得很准,可这首歌里,‘旧梦依稀,往事迷离’,那种历经沧桑的感觉,你没唱出来。”学员当场愣住了,那英赶紧打圆场:“刘欢老师这是高标准严要求啊!”可刘欢摇摇头:“不是高标准,是音乐有它的魂,技巧是壳,没了魂,壳再好看也没用。”

后来那个学员在后台偷偷哭,说“我以为刘欢老师不喜欢我”。可节目播出后,不少观众说:“就冲刘欢那句‘没唱出沧桑感’,我知道这是个懂音乐的老师。”他的沉默,从不是冷漠,而是在等一个“真正值得说”的时刻——如果学员没触碰到音乐的内核,他宁愿不说,也不愿用套路化的点评敷衍。

节目组都犯难:给刘欢的镜头到底怎么剪?

其实,新歌声的导演团队曾为刘欢的“沉默”头疼过。其他导师的抢人大战、金句频出,节目组剪起来“素材满满”,可刘欢的镜头常常是“低头-沉思-偶尔抬头”,根本凑不够时长。

有一次,导演组找他谈话:“刘老师,您是不是多说几句,观众更有讨论度?”结果刘欢乐了:“讨论度重要,还是音乐重要?如果我要说‘你唱得很好’,那不如让机器替我说,反正每个学员都能听到同样的话。”

后来节目组想了个办法:多给刘欢“特写镜头”,哪怕他不说话,观众也能从他的表情里读出情绪。比如学员唱得好,他会不自觉地咬嘴唇;唱得一般,他会手指轻敲扶椅——这些细节反而成了节目的“隐藏彩蛋”。有观众说:“看刘欢老师的表情,比听点评还紧张,他皱一下眉,我就知道学员可能有问题。”

他的沉默,是对音乐最起码的敬畏

多年后再看刘欢的“不说话”,才明白这背后藏着一个音乐人对作品最固执的坚持。在这个“流量至上”的时代,太多人追求“快速出圈”——导师靠金句制造话题,学员靠技巧博取眼球,但刘欢始终像个“固执的老头”,守着音乐的底线。

他曾说:“我小时候听老师上课,他说‘唱歌要先把词吃透了,再想怎么唱’。现在很多人,技巧比天高,可唱的什么,自己都不知道。”在新歌声的舞台上,他用沉默告诉所有学员:音乐不是用来抢的,是用来品的;点评不是用来博眼球的,是用来帮人进步的。

所以下次再看到刘欢“不说话”,别急着猜“他是不是不高兴”。或许他只是在等一个瞬间——等一个真正懂音乐的学员,等一句能戳中灵魂的点评,等一种让时间都为之沉默的力量。毕竟,有时候,沉默比所有声音都响亮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