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坐镇好声音十年,为什么他选的歌总能成经典?

2012年中国好声音首播,刘欢坐在导师椅上,黑框眼镜、格子衬衫,说话时总带着一丝慢条斯理的严肃。没人想到,这个被观众调侃“像大学音乐教授”的男人,会成为节目里最“不合时宜”也最让人心安的“定海神针”——当其他导师忙着抢流量选手、追流行爆款时,他总能在选秀舞台的喧嚣里,挖出那些“不红但扎心”的歌,带着学员把流行唱出岁月的重量。

选歌的“狠”:不追流量要共鸣,藏在细节里的“毒眼光”

很多人说刘欢选歌“任性”,甚至“不聪明”。第四季他选了藏族学员扎西平措,直接定下Signal这首歌——曲风小众,歌词藏语,初舞台时观众连歌名都念不利索。可当扎西平措用带着高原颤音的嗓子唱出“我从远方赶来,赴你一面之约”时,整个演播室突然静了:那不是技巧的堆砌,是一个人对土地最原始的告白。刘欢在后台拍着大腿笑:“我就爱听这种‘带泥巴’的歌,有人的温度。”

中国新声音刘欢的歌

更绝的是第三季,张碧晨站在转椅前,紧张得手冒汗。刘欢没问她“会唱什么流行情歌”,而是递来一本旧的民歌集:“试试她来听我的演唱会。”当时这首歌在KTV里几乎没人点,被认为是“过气的老女人歌”。可张碧晨开口后,那句“她来听我的演唱会,在十七岁的初恋第一次约会”,唱得整个演播室前三排的观众都红了眼。后来刘欢在采访里说:“这首歌写的不是爱情,是女人的一生。年轻学员不懂?那就让她慢慢懂,音乐不是飙高音,是把故事讲进人心里。”

他就像个老中医,望闻问切,总能从选手的声音里“抓”出最本真的东西。有次学员唱光亮,编曲搞得很花哨,刘欢直接打断:“停,你把鼓点全去掉,就你一把吉他,给观众听听你自己的声音。”结果 stripped-down 版的本嗓演唱,反而让这首歌成了那季的“意难平”。观众后来才发现:原来刘欢的“狠”,是对音乐最纯粹的保护——他不追热搜,不造话题,只挑那些“需要被听见”的歌。

指导的“暖”:不教技巧教“做人”,把学员当“自己的孩子”

刘欢的指导方式,在“速成式”的选秀综艺里像个“异类”。他从不说“这里要换气”“那里要升key”,总坐在钢琴前,一句一句跟学员聊歌背后的故事。

第二季学员李琦,初舞台时声音厚实却有点“笨”,唱离不开你高音总破。刘欢没急着改毛病,而是给他讲自己当年录音的经历:“我第一次唱这首歌,导演让我‘把情绪再往上顶’,结果我坐在录音棚哭得像个孩子。你知道为什么吗?这首歌不是‘唱’出来的,是‘想’出来的——想那个让你离不开的人,想你们一起走过的日子。”后来李琦再唱,声音里少了几分刻意,多了几分揉碎的思念,刘欢在台下悄悄抹了把眼泪。

还有一次,学员金志文改编为爱痴狂,改编得太“炸”,评委觉得失了原作的温柔。刘欢没批评,而是递给金志文一杯热茶:“你先别唱,告诉我,你第一次谈恋爱时,牵对方手是什么感觉?”金志文愣了愣,说起大学时和女友在操场走圈,紧张得手心冒汗。刘欢笑着说:“那就唱出那种‘又紧张又幸福’的感觉,别使劲,轻轻的,像对着她耳朵说话。”

很多学员后来回忆:“刘欢老师从不说‘你应该怎样’,总问‘你心里想怎样’。”他像一个耐心的父亲,等学员自己长出音乐的“根”。有次后台采访,记者问他“为什么总能调出选手的潜力”,他挠挠头:“不是我调,是他们本来就有的,我只是没让这些‘好’被技巧盖住。”

歌曲的“新”:老歌成“新经典”,他用一生在“唱活”音乐

刘欢自己的歌,本就是华语乐坛的“活化石”。从弯弯的月亮里对故乡的眷恋,到从头再来里跌倒再爬起的倔强,再到凤凰于飞里缠绵悱恻的古典韵味,他的歌从来不是“网红爆款”,却能穿越一代人的时光。

在好声音舞台上,他总把老歌唱出新的可能性。第五季,他带着学员李健组一起唱贝加尔湖畔,没有加入任何电子编曲,就靠几把吉他、几部和声,把“多少年以后,如今天各一方”的唱成了青春的遗憾。李健 later 说:“刘欢老师说,好的音乐应该是‘酒’,放越久越有味道,我们只是帮这坛酒‘打开瓶盖’。”

更让人意外的是,他还会带着学员“玩”跨界。有次学员唱京剧脸谱,刘欢直接把摇滚元素编进去,唢呐一响,台下的年轻人跟着蹦,老观众却拍红了手——原来“传统”和“潮流”从不是对立的,只是缺一个把它们“揉在一起”的人。

有人说:“刘欢的歌里,藏着中国人的日子。”从街头巷尾的千万次的问,到颁奖典礼上的天地在我心,再到综艺舞台上的各种改编,他始终在做一件事:让音乐回到生活里,让每个听歌的人都能在其中,找到自己的影子。

十年好声音,一个“音乐偏执狂”的“笨”坚持

今年是中国好声音的第十一年,刘欢依然在导师椅上,偶尔扶扶眼镜,偶尔因为学员的进步而笑得像个孩子。有媒体问他“还会选多久这样的歌”,他笑着说:“选不动了就不选了,但只要还有人说‘刘欢老师,我想唱一首有故事的歌’,我就还会坐在这里。”

有人说他“太固执”,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,坚持“音乐的本质”像个笑话。可观众知道:正是因为这份“笨”,让我们在选秀泛滥的十年里,始终能听见真正的好歌;正是因为这份“偏执”,让我们相信:音乐从来不是明星的点缀,而是普通人的声音,也可以被世界听见。

所以刘欢的歌为什么能成经典?或许答案很简单:他唱的不是歌,是人;教的不是技巧,是真心;守的不是舞台,是一个音乐人最朴素的信仰——就像他在某次颁奖礼上说的:“只要音乐还在,我们就永远不会老。”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