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2018年中华情舞台上,刘欢为何一开口就让全场观众集体起立?

要说2018年的电视综艺舞台,唱跳竞技、流量狂欢几乎成了主旋律。可在那年央视中华情的聚光灯下,没有灯光秀,没有伴舞团,甚至连麦克风支架都没有,只有一架黑色钢琴和抱着双臂站在话筒前的刘欢。当千万次的问前奏响起的刹那,台下坐着的老艺人红了眼眶,年轻观众放下手机,连摄像机都放慢了推轨——谁也没想到,这位早已“功成身退”的歌坛教父,用一首歌就把一场晚会变成了“时光博物馆”。

从“歌坛巨匠”到“文化摆渡人”

提起刘欢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北京欢迎你里大气磅礴的声线。但2018年的这场中华情,他却刻意避开了这些“国民金曲”,选了一首相对小众的从头再来。

中华情2018刘欢

这首歌本身没什么稀奇——1997年就发行了,讲的是人生低谷时的坚韧。可那天刘欢的处理,却让40岁的中年人和20岁的年轻人都有了共鸣。他没有用标志性的高音飙副歌,反而把速度放慢,像在咖啡馆里和朋友聊天一样,带着点沙哑的嗓音一句句铺陈:“心若在,梦就在,天地之间还有真爱”。唱到“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”时,他微微仰着头,手指在琴键上轻轻敲着节拍,眼角的皱纹里全是故事。

要知道,早在2010年做完肾结石手术后,刘欢就因为身体原因减少了公开演出。2018年中华情录制时,他刚做完甲状腺手术不久,嗓子还处于恢复期。可导演组找到他时,他想都没就答应了:“中华情这么多年,一直在讲中国故事,我年轻时唱弯弯的月亮千万次的问,就是想用音乐把民乐和现代揉到一起,现在有这机会,不能推。”

“没有炫技的表演,才是最贵的炫技”

当晚的舞台,简单到近乎“简陋”。背景是水墨晕染的山水画,刘欢穿着件普通的黑色高领毛衣,坐在钢琴前自弹自唱。没有修音师后期修饰,甚至能听到他偶尔的咳嗽声——但恰恰是这样“不完美的真实”,让台下观众听入了迷。

有媒体后来采访现场导演,才知道刘欢的“执拗”:“他坚持要用钢琴伴奏,说要‘把人声和琴声的瑕疵都露出来,这才是中华情该有的样子’。彩排时音响师想给他加混响,他直接摆手:‘不用,观众要听的是我的情绪,不是机器的声音’。”

演出结束后,全场观众自发起立鼓掌,连参加晚会的老艺术家阎肃的女儿阎亭羽都当场泪崩:“我爸生前总说‘刘欢的嗓子是老天爷赏饭,可他偏偏不靠嗓子靠情怀’,今天我算是明白了。”

为什么十年过去,我们依然记得这场表演?

现在回看2018年的娱乐圈,“顶流”们忙着轧戏、上综艺,一首歌要录几十遍靠后期修音。可在中华情的舞台上,刘欢用4分32秒告诉我们:真正的艺术,从来不是比谁的声音更“完美”,而是比谁能把故事唱进人心里。

他唱从头再来时,台下坐着的企业家想起创业失败的经历,大学生面临毕业压力时突然红了眼眶——原来好的音乐从不是高高在上的“艺术展”,而是一面镜子,照见每个普通人的挣扎与坚强。

就像节目主题曲里唱的“我们用音乐拥抱世界”,刘欢用这场表演,完成了对“音乐人”三个字的最好诠释:不必追逐流量,不必讨好大众,只要用心把每首歌唱到极致,时间自会为你喝彩。

所以,2018年中华情舞台上,刘欢为何能让全场起立?或许答案就藏在他那句常说的话里:“音乐是用来记录时代的,不是用来消遣时间的。”当他放下“歌坛巨星”的身份,以一个“文化摆渡人”的姿态站在舞台上时,观众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唱功了得的歌手,而是一个把岁月酿成了酒,把故事唱成了诗的——真正的刘欢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