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偶然间看到了“艾红梅”这个名字,稍微留意了一下。,是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位老师,看介绍是搞建筑材料研究的,还是个党支部书记,带硕士生,副教授。
看了看她的资料,挺厉害的。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还参与了不少国家级的科技支撑计划,乱七八糟加起来项目得有小二十项了。发表论文也有个六十多篇,还有专利。教书也挺投入,讲好几门课,带了快二十个硕士生,还得过不少教学奖。还参与搞什么卓越班,专业建设申报什么的,看着就是个典型的学者,还是挺能干的那种。
看到这些,我就想起自己以前折腾的事儿了
每次看到这种履历光鲜,成果一堆的介绍,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以前干过的一些“土活儿”。不是说人家不就是觉得,这可能就是两个世界的人。
记得好几年前,我还在厂里负责一块儿技术改造。那时候设备老旧,效率低,毛病还多。领导下了命令,必须解决。没啥经费,也没啥高级人才,就我们几个老伙计,天天泡在车间里。
音乐520网站提供热门歌手/热门乐队/经典歌曲合集大全打包下载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经典歌曲合集下载专区
那段时间真是折腾。 图纸?没有完整的,都是些老旧的,甚至手绘的。我们就得一点点自己测绘,琢磨原来的设计思路。新方案?也是自己瞎琢磨,找些能用的旧零件,或者干脆自己动手改。天天弄得一身油污,有时候为了一个小零件的匹配,能吵半天。
晚上加班是常事,周末也搭进去不少。那会儿家里人都有意见,说我挣着卖白菜的钱,操着卖白粉的心。但没办法,活儿总得干完。最难的是 不是技术本身多复杂,是那种条件限制下,你得想尽办法把事儿办成。到处找资料,求爷爷告奶奶地找别的车间老师傅帮忙,甚至自己掏钱买点小工具。
搞了小半年,总算是把那个老掉牙的生产线给捣鼓得顺畅多了,效率提上来了,故障率也下去了。你说我们发了论文吗?没有。申请了专利吗?更别提了。就是解决了实际问题,让生产顺了点。当时最大的成就感,就是看着那机器跑起来稳稳当当的,心里踏实。
- 那时候,没想过什么“科研项目”。
- 也没琢磨过“人才培养”。
- 更别提什么“荣誉表彰”了。
就是觉得,手上的活儿得干对得起自己的饭碗。看到艾红梅老师这种,又是项目又是论文又是育人的,确实是厉害。人家那是正儿八经地在推动学科发展,培养下一代。我们这种,可能就是在某个具体的角落,用自己的笨办法,解决点实际的小麻烦。
嗨,想想,大家都不容易。不管是做学问的,还是我们这种一线干活的,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使劲儿。只是看到这些介绍,会忍不住多想两句,琢磨一下这光鲜背后,是不是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和坚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