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就唠唠我这“我只要”是咋回事儿。这想法不是一天两天蹦出来的,是实实在在折腾出来的。
以前的我,那可真是啥都想要。
年轻那会儿,总觉得得多搞点钱得挣得多多的,职位得爬得高高的,别人有的我也得有,甚至得比别人更天天就跟打了鸡血似的,往前冲。早上天不亮就起,晚上披星戴月地回,周末还得琢磨着怎么“提升自己”,怎么弯道超车。心里那个弦,一直绷得紧紧的,生怕一松劲儿就被落下了。
那时候觉得自己特牛,特能干。今天搞定个大项目,明天学个新技能,后天又琢磨着换个大点的房子,再后天计划着换辆好车。朋友圈里看着别人晒这晒那,心里也痒痒,觉得那才是“成功人士”该有的样子。累不累?累得跟孙子似的,但就是停不下来,好像有个鞭子在后面抽着。
转折点来了
音乐520网站提供热门歌手/热门乐队/经典歌曲合集大全打包下载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经典歌曲合集下载专区
就这么瞎忙活了好些年,有天晚上加班,突然就觉得心脏那块儿不得劲儿,砰砰跳得厉害,眼前还有点发黑。当时真吓坏了,赶紧停下手里的活儿,坐那儿缓了好半天。第二天还是不放心,去了趟医院,医生检查一通,没说有啥大毛病,就是说我这身体,长期疲劳,精神压力太大,再这么搞下去,迟早要出事儿。
那次之后,我就开始琢磨了。我这么拼死拼活的,到底图个啥?那些我追求的东西,真的让我快乐了吗?好像并没有。挣的钱是多了点,但没时间花;职位是高了点,但压力更大,头发掉得更快了。每天焦虑得不行,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。
开始我的“实践”
从那时候起,我开始有意识地给自己“减负”。也不是说就躺平了啥也不干,就是开始调整。
- 我开始强迫自己按时下班。 到点了,手头的事儿没干完,不是特别急的,就留到第二天。天塌不下来。
- 我开始拒绝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和任务。 以前觉得多个朋友多条路,啥局都去凑热闹,啥活儿都揽身上。现在不了,没那精力,也没那必要。
- 我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。 不再通宵熬夜,尽量保证睡觉时间。周末不再闷头搞工作或者学习,而是出去走走,哪怕就是楼下公园溜达一圈,呼吸呼吸新鲜空气。
- 我开始清理一些不用的东西。 家里堆的杂物,手机里存的各种APP,都清理了一遍。发现扔掉一些东西后,心里也敞亮了。
- 最重要的是,我开始不跟别人比了。 人家爱咋咋地,我过好我自己的小日子就行。看到朋友圈那些光鲜亮丽的,以前可能会羡慕嫉妒,现在就觉得,挺但跟我没啥关系。
我发现“我只要”这些
就这么实践了一段时间,整个人状态慢慢好起来了。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了,吃饭也觉得香了,虽然没以前那么“上进”了,但心里踏实多了,那种紧绷的感觉消失了。
这时候我才明白,我真正想要的,或者说现阶段对我最重要的,特简单:
我只要每天晚上能睡个好觉,安安稳稳的,不做噩梦。
我只要身体别老出岔子,健健康康的,能让我有力气去感受生活。
我只要每天心里能踏实点,少点焦虑,多点平静。
我只要身边重要的人都好好的,能有时间陪陪他们。
其他的,什么名利,什么别人怎么看我,好像都没那么重要了。够用就行,过得去就行。说白了,就是想要一种安稳、平静、可持续的生活状态。
这就是我从“啥都要”到“我只要”的整个过程。挺实在的,也没啥高大上的理论,就是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感受。现在这样,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