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“小父亲”这事儿,挺有意思的,也不是说真当了爹,就是那种感觉,挺早就得扛事儿。我自己的这段经历,现在回头看看,还真挺像那么回事儿的。
我的“小父亲”实践开端
这得从我小时候说起。那会儿家里条件也就一般,我爸妈都得上班挣钱,挺忙的。我是家里的老大,底下还有弟弟妹妹。我爸,属于那种不太爱说话,但心里有数的人,可他工作确实太忙了,经常加班或者出差,家里很多事他就顾不上细管。我妈一个人又要上班,又要照顾我们几个小的,那真是分身乏术。
大概从我小学高年级开始,我就觉得我不能再像个纯粹的小屁孩了。看到我妈那么累,我爸又常不在家,我就琢磨着自己能干点这就是我“小父亲”实践的开始,那时候根本没这个词儿,就是觉得自己得“懂事儿”点。
具体都干了些
音乐520网站提供热门歌手/热门乐队/经典歌曲合集大全打包下载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经典歌曲合集下载专区
要说具体实践过程,就是一堆琐碎的小事儿堆起来的。我捋捋:
- 管着弟妹:放学了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撒欢儿跑,得赶紧回家。第一件事就是看弟弟妹妹回来没,作业摊开了没。有时候他们磨磨蹭蹭,我还得板起脸来“教育”几句,催着他们写作业。晚上我妈要是回来晚了,我还得看着他们洗漱睡觉。那时候觉得自己跟个小管家似的。
- 家里打杂:家里有些活儿,我能搭把手的就尽量搭把手。比如换个灯泡(当然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,我爸教过我一次),通个下水道(简单的堵塞),搬个米、扛袋面啥的。有时候我妈身体不舒服,我还得学着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,记着各种菜价,怕被坑了,回来还得跟她“汇报”。
- 对外“撑场面”:有几次家里来了啥查水表、收电费的,爸妈不在家,我就得硬着头皮去应付。得装得像个小大人,问清楚是干嘛的,不能随便让人进门,还得把钱或者单子交给人家。那时候心里也紧张,但就得挺着。
- 模仿大人做决定:虽然都是些小事儿。比如弟弟妹妹吵架了,我得去“断案”,谁对谁错,得说出个一二三来,让他们服气。周末是出去玩还是在家学习,有时候我也得提建议,甚至组织一下。
就好像,你提前预支了好多当爹的责任感,虽然那时候连自己都还是个半大孩子。
实践中的感受和3
整个过程,累是真累。别的同学在玩的时候,我可能在家里忙活。有时候也觉得委屈,凭啥我就得干这么多。但更多的时候,干完了,看到家里头利利索索的,弟弟妹妹也还算听话,心里头又有点说不出的“小骄傲”。
这种“实践”让我很早就明白了,责任这东西,不是嘴上说说,是得实实在在去做的。也让我更能体会到我爸妈的不容易。特别是对我爸,以前觉得他老不在家,有点埋怨,后来慢慢理解了,他在外面扛着的是整个家的生计。
现在我自己也成家了,虽然还没孩子,但回想那段“小父亲”的经历,感觉对我现在的心态影响挺大的。让我知道了一个家需要有人担当,需要有人默默付出。这种实践,不是谁刻意安排的,就是生活推着你,你就得往前走,就得学着把肩膀硬起来。
“小父亲”这经历,说不上好坏,就是一段特别的实践。让你早早知道了肩膀上是能放东西的,而且一放,可能就得一直扛着了。这大概就是我对我那段“小父亲”实践过程的全部记录和感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