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这事儿,挺平常的,谁还没个情绪上头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的时候。以前年轻点的时候,也挺容易激动,特别是有时候觉得委屈,或者跟人争论个明明心里憋着一股劲儿,话还没说利索,那眼泪就先掉下来了,搞得自己特别狼狈,好像理亏的是我一样。
那次会议上的“意外”
我记得特别清楚一次,那还是好几年前了,在一个挺重要的项目会上。当时,方案讨论得挺激烈,有个同事的观点我不太认同,主要是觉得他那个方案风险太大,考虑不周全。我就站起来,想好好说说我的理由,摆事实讲道理嘛
结果,我刚开了个头,话还没说两句,对方就直接打断我,语气挺冲的,大概意思就是觉得我瞎操心,不懂实际情况。我当时一下子就懵了,脑子嗡的一声,感觉所有的目光都聚在我身上。那股子委屈劲儿,噌就上来了。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脸在发烫,鼻子发酸,眼眶也开始热乎乎的。
完蛋,要哭了。 这是我当时唯一的念头。我心里那个急,这要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哭出来,像什么样子?显得我多没本事,多情绪化?以后还怎么在这个团队里混?
当时我是怎么做的
音乐520网站提供热门歌手/热门乐队/经典歌曲合集大全打包下载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经典歌曲合集下载专区
我赶紧做了几个动作,现在回想起来,可能有点笨拙,但当时确实帮了我。
- 第一步,停下来。 我立刻闭嘴了,没再试图去争辩。我知道那时候我嗓子眼都堵着,一开口肯定带哭腔。
- 第二步,深呼吸。 偷偷地,尽可能不让人察觉地,我深深吸了几口气。就是那种吸到肚子里的感觉,然后慢慢憋一会儿再呼出去。重复了几次。
- 第三步,转移视线。 我不再看那个怼我的同事,也不看其他人探究的眼神。我强迫自己去看会议室墙上的挂钟,心里默默地跟着秒针走了十几秒。然后又去看桌子上的矿泉水瓶子,研究那个标签上的小字儿。就是找点别的事儿分散注意力。
- 第四步,掐自己。 这个有点狠,但我当时确实悄悄用指甲掐了一下自己的手心。一点点的刺痛感,能帮我把注意力从那种想哭的感觉上拉回来一点。
- 第五步,心理暗示。 我心里反复告诉自己:“冷静点,没啥大不了的,哭解决不了问题,先把这口气顺下去再说。” 就这么默念了好几遍。
这整个过程,可能也就几十秒,但在我感觉里特别漫长。等我感觉那股最强的想哭的劲儿稍微缓和了一点,我才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,用尽量平稳的(虽然可能还是有点抖)声音说:“我觉得我们需要更详细地评估一下风险点,我稍后整理一份更具体的分析发给大家。” 然后我就坐下了,没再多说。
后来的体会
那次会后,我挺挫败的,觉得自己没能很好地表达观点。但至少,我没在当场哭出来,没让场面更尴尬。后来我就琢磨这事儿,为啥会这样?可能就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,太急于证明自己,情绪一上来就控制不住。
实践出真知。 后来再遇到类似的情况,我就有意识地去用这些“笨办法”。不是每次都完美奏效,但确实比以前强多了。关键是,当感觉到情绪要失控的苗头时,立刻、马上就采取行动,哪怕只是深呼吸或者抬头看看天花板,打断那个情绪的链条。等那个劲儿过去一点,再想怎么应对。
我还是会有情绪激动的时候,但很少会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想掉眼泪了。可能是经历多了,脸皮厚了点,也可能是慢慢学会了怎么跟自己的情绪相处。不是说完全压抑它,而是找到一个稍微体面点的方式去缓冲一下,不让它在不合适的场合“爆发”出来。这算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点小经验,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用,但对我自己,还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