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岳太阳这名字,我印象里好像是个唱歌的?具体是哪位,唱过啥歌,我还真没太留意过。不过这名字倒是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我自个儿瞎折腾的一件事儿,跟这名字有点儿巧合的联系,也算是我的一段实践记录。
事情是这样的,前阵子我不是琢磨着在家阳台上弄点花花草草嘛想着增添点生气。北京这天儿,你也知道,有时候太阳挺好的,但有时候又不行。我就寻思,能不能搞个什么东西,让我的那几盆宝贝植物能尽量多晒晒太阳,尤其是冬天那会儿。
瞎琢磨阶段
我就是瞎想。想着是不是能做个简单的反光板啥的,或者弄个小架子,能手动调整角度对着太阳。但手动调太麻烦了,我这人懒,弄几次肯定就撂那儿不管了。我就想,能不能让它自个儿跟着太阳转?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?
第一步:找思路
我就开始在网上瞎搜,看有没有类似的东西。你别说,还真有,叫什么太阳追踪器。但一看那些成品,要么死贵,要么就是工业用的,傻大黑粗,不适合咱家里阳台用。而且咱这不是为了分享实践记录嘛买现成的那多没意思。
第二步:拆解想法
我想着这玩意儿核心不就是得知道太阳在哪儿,然后驱动个东西转过去对着嘛那怎么知道太阳在哪儿?
- 我想过用光敏电阻。弄几个光敏电阻,比较不同方向的光照强度,哪个强就往哪边转。
- 还想过用摄像头,图像识别太阳的位置。这个感觉太复杂了,我这点三脚猫功夫肯定搞不定。
- 我想到了个笨办法,就是根据时间和日期,大致计算出太阳的方位角和高度角,然后让设备按照预设的程序去转。这个好像技术上对我来说靠谱点。
动手干起来
第三步:准备材料
确定了大概方向,我就开始淘换零件。这过程也挺费劲的,得找合适的舵机或者步进电机,得有点劲儿能带动我的小花盆架子。还得找个能控制这些东西的小板子,类似树莓派或者 Arduino 那种。然后就是一堆杜邦线、传感器(虽然可能不用光敏,但一开始还是备了点)、电源啥的。
第四步:搭架子和接线
这步纯粹是体力活加细心活。我找了点废旧的木条和塑料板,敲敲打打,粘粘合合,弄了个能旋转的小平台。样子别提多丑了,但是结实是第一位的。然后就是接线,把电机、控制器、电源连起来。这块儿最怕接错线,烧了哪个零件都心疼。
第五步:写代码(最头疼的)
我得承认,我对编程这块儿就是个二把刀。找了好多网上的例子,东拼西凑,改来改去。主要是实现那个根据时间算太阳位置的算法,然后转换成电机转动的角度。调试过程那叫一个痛苦,经常是程序跑起来了,电机要么不动,要么就瞎转,要么就转过头了。反反复复试了好几天,晚上做梦都在调代码。
的结果
折腾了差不多小半个月,你猜怎么着?
勉强算是动起来了!
它确实能根据我设定的时间,慢慢地转动,大概齐能跟着太阳走。但是,精度很一般,毕竟咱这算法和硬件都糙得很。而且那小平台转起来嘎吱嘎吱响,样子也实在是不登大雅之堂。
我老婆实在看不下去了,说我:“你这弄得跟个破烂回收站现场一样,还不如手动搬一下,咱家那几盆花也没那么娇贵。”
我想想也是,这玩意儿实用性确实不高,更多的是享受这个瞎折腾的过程。后来这个“自制追日花盆架”就被我拆了,零件归类放阳台也恢复了整洁。
现在回想起来,虽然结果不咋地,但整个过程还挺有意思的,学了不少东西,也踩了不少坑。一看到“岳太阳”这名字,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段对着太阳瞎鼓捣的经历。也算是跟我这“实践记录”的主题扣上了,虽然此“太阳”非彼“太阳”。整个过程就是这样,从一个想法开始,找资料,动手做,遇到问题解决问题,不管成不成,总归是亲手实践了一把。挺